非理性思维的三大特点

2025-04-1605:47:46创业资讯0

情绪,宛如生活的调味品,适量则能增添风味,过量却可能生活的平衡。

认知心理疗法指出,生活中大部分负面情绪并非由客观事实引发,而是源自我们内心的负面信念。这些信念有时像无形的枷锁,束缚我们的心灵。

一、沮丧与回避

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一颗“我不如人”的种子。面对一些的人时,这颗种子容易被点燃。我们无法直接改变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但可以尝试去探寻内心这颗种子的来源。很多时候,外界的看法其实是内心的一种投射。

二、恋爱后的抑郁与孤立

结束一段糟糕的恋情后,我们可能会陷入自我欺骗的陷阱,认为未来不会再有人真心爱我们。这种想法往往是分手后负面情绪的泛化。经历重大分离后,我们需要经历情绪的整合阶段,识别并调整这些负面想法,采用认知调节的方式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三、自怜与悲观

有时我们给自己画一个圈圈,困在其中不愿走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个体心理学认为,这种自怜的想法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动机——我们害怕承担未知的风险。要走出这个圈圈,需要提高对于负面情绪的接纳能力,理解每一种情绪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挫折与悲观

遇到重大挫折时,我们可能会觉得人生从未顺遂过,甚至否认生活中的美好。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如果觉得生活充满黑暗,那可能是我们戴了墨镜。

五、不自信与焦虑

我们总在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却很少对现在的自己感到满意。接纳当下的自己和成为更好的人并非矛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努力变得更好。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超级英雄,那应该就是能够拯救“我”的自己。

六、孤独感与忧郁

即使情况超出负荷,我们也常常拒绝向外界求助,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否认”来暂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它们会在内心积攒,最终倾泻而出。

七、焦虑与性思维

在“白熊实验”中,越告诉自己不要想,念头就会越强烈。终止性思维,压抑可能不是个好策略。给自己时间思考,让念头得到释放,或许能减少这些想法对生活的困扰。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