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罐头,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食品,却在2022年大雪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它,有一个在东北广为流传的段子:东北人都是被黄桃罐头“养大的”。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许多东北人为了能吃上一口黄桃罐头,甚至会装感冒。说到黄桃罐头,几乎每一个东北人都对它有着深厚的情感,它不仅仅是食品,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
谈及黄桃罐头的产地,不得不提山东临沂平邑的一个小镇。这里,竟然承载了全国超过三成的黄桃罐头产量。这个小镇,就是享有“水果罐头之都”美誉的地方镇。
罐头产业在这里是主导产业,历经30余年的积累,这个小镇已经拥有64家罐头生产企业,年产各类罐头70万吨,年产值高达100余。地方镇虽然面积只有140多平方千米,户籍人口近9万人,却早已瞄准国际罐头市场,产品远销、德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等40个和地区。
其实,地方镇并非国内罐头产业的发源地,却成功实现了后发至先的壮举。如果说地方镇是平邑罐头的生产中心,那么义兴庄便是地方镇罐头的摇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的一批村民就开始探索罐头的生产。
罐头的落户,既有偶然因素,也是必然结果。地方镇位于沂蒙山区,果蔬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过去,家家户户都依赖果树种植,产量巨大。但由于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水果经常滞销,造成浪费。那时,“花果飘香”反而成了当地人的一种“甜蜜的烦恼”。
面对丰产不丰收的困境,直到1984年,西岳庄村村民刘广文偶然了解了罐头产业,便南下学习技术,回到义兴庄村成立了第一家个体加工罐头厂——平邑蜜龙罐头厂。
当时,地方镇周边山楂、梨的产量十分丰富,原料充足,再加上当地人勤劳肯干,罐头技术的易学以及利润可观,义兴庄的罐头作坊迅速兴起。到了1987年,已有7家作坊;到了1989年,更是增至100多家,几乎家家都在生产罐头。
经过产业引导升级,地方镇的罐头企业在2004年之前曾一度达到三四百家。如今,一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进了先进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的设备,大大提高了产量、效率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