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是构成我们肺部的重要部分,除了我们熟知的肺泡之外,还包括血管、淋巴管以及支撑肺泡的结缔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肺间质的主体结构。间质性肺疾病(ILD)则是一类涉及这些结构的病变,涵盖了非、非传染病的广泛范畴。这类疾病会导致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纤维化,降低肺的顺应性,从而引发肺容量减少和通气障碍。患者可能因此遭受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困扰。ILD的发病形式各异,可能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那么,是什么引发了间质性肺疾病的出现呢?这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大约占全部病例的35%。其中,职业因素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无机类粉尘尤为突出。随着接触的粉尘种类日益增多,有机粉尘导致的病例也在逐渐上升。仍有大部分病例的病因不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和胶原血管疾病是其中的代表。微生物感染、物、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肿以及吸入某些气体等也被认为是间质性肺疾病的致病因素。
针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来定制治疗方案。以特发性肺纤维化为例,这是一种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预后较差。过去主要采取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物治疗,近年来新出现的物如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为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结缔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则需要注意避免物加重病症,因为几乎所有结缔病治疗的物都可能引发间质性肺疾病的加重。对于结节病,甲氨蝶呤是最常用的物,同时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帮助控制症状。过敏性肺炎的治疗则主要围绕识别和去除致敏原,对于难治例,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或生物制剂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