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又名山茶根,是唇形科植物。其得名与其颜色有关。据明朝李时珍所述,“芩”字在古汉语中意为,也有观点认为“芩”代表黄黑之色。黄芩的宿根中空,外黄内黑,因此被称为“枯芩”或“腐肠”、“烂心肺”。其子根内外皆鲜黄,质量最佳,称为“子芩”或“条芩”。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要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生长在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中黄芩的采集一般在春、秋二季,经过晒后去粗皮,晒干后得到。
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但是要注意,黄芩苦寒易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在我国的用历史悠久,是著名的苦寒清热解毒中之一。在《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都有关于黄芩的记载。它对于治疗风热、、头疼、奔豚热痛等症状都有显著效果。黄芩还能治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等病症。
值得一提的是,黄芩不仅擅长治疗气分之热,还能清心胃之热,甚至对于血分之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应用广泛,常与柴胡、芍、黄连等材配合使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黄芩还具有抗菌、抗炎、镇静、解热、降压等多种理作用。
黄芩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材,对于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时需根据病情和体质合理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注:文中关于黄芩的描述和论述,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和实际应用,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师。)
时间: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