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纳的归因理论如何正确归因

2025-04-1608:56:52创业资讯0

你好呀,我是简宁。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索《动机心理学》这本书的奥秘。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乐观向上,有的人却常常陷入愁云惨淡?为什么面对失败,有些人能迅速调整心态,而有些人却一蹶不振呢?这其中除了性格因素外,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秘密——归因理论。

什么是归因理论呢?简单来说,它关乎我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例如,考试没考好,你会如何解释呢?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吗?还是因为题目难度太大?或者是复习不够充分?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引发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归因理论实际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著名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进一步细化了这一理论,提出了两个重要维度:控制点和稳定性。控制点指的是你认为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内在归因侧重于个人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程度;外在归因则强调外部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运气。而稳定性则是指这个原因是否是长期存在的。稳定的归因认为原因是长期且不易改变的,如智力水平;不稳定的归因则认为是暂时的,如心情和努力程度的变化。

结合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归因方式:

1. 内部且稳定的原因是能力。例如,“我数学不好,所以考试总是考不好。”

2. 内部但不稳定的原因是努力。例如,“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复习。”

3. 外部且稳定的原因是难度。例如,“这次考试太难了,所以大家都没考好。”

4. 外部且不稳定的原因是运气。例如,“我这次考试运气不好,所以没考好。”

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小明和小红都考砸了,但他们的归因方式不同,导致了对未来截然不同的期待和行动。小明的消极归因让他丧失斗志,而小红的积极归因则促使她更加努力地学习。

那么,如何利用归因理论让自己更积极呢?避免过度自我批评,试着从其他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关注可控的因素,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从失败中学习,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培养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克服困难。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