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读到了关于善恶的一个独特观点,感觉颇为深邃。特与大家分享这个有趣的话题。
在我们的教育历程中,一直强调“善良无求回报”,“善行无私”等观念,从直觉出发,我们也认为这样的理念无比正确。书中提到的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古代鲁国,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愿意出钱赎回被邻国的百姓,会给予一定的赏金作为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次赎回了人,却拒绝了奖金。孔子知道后并没有赞扬他,反而提出了批评。孔子认为,子贡的行为虽然看似无私,但实际上却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他解释说,子贡的行为会让其他人觉得赎人后接受赏金是一件丢人的事,这会阻碍更多的人参与到赎人行动中来。与此相反,另一个弟子子路救起溺水的人后接受了主人家赠送的牛,孔子却给予了表扬。因为子路的行为会让人们意识到救助行为得到正当的感谢和回报是合理的,这将鼓励更多的人在将来乐于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