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较少的支出享受不打折扣的品质生活?许多人通过购买临期食品来解答这个问题。
在B站上,某UP主曾分享了她的一次购物经历,她用500多元买回了大量的临期食品。有人认为临期食品与新鲜食品品质无异,价格更实惠,何乐而不为。也有人担忧临期食品可能影响健康,主张尽快处理掉。
关于临期食品是否安全,以及如何购买等问题,《生命》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解答。
受访专家包括: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赵力超、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以及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
临期食品是指临近保质期的商家为了促销而低价处理的商品。近几年,大型超市纷纷设立临期食品货架,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临期食品超市。据《2020年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临期食品行业规模已经成为一个百亿市场。
关于临期食品的“临期”定义,各省市都有相应的地方性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将临期食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距离保质期到期日指定天数内的食品;二是距离保质期到期日指定比例天数内的食品。工商总局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做出醒目提示。
专家表示,食品保质期并不是食品变坏的时间,而是商家保证食品风味口感符合产品描述的期限。在保质期内,厂家保证食品的质量,但超过保质期后,厂家不再保证,并不代表食品一定就坏掉了。食品的保质期由厂家根据生产条件自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