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的结构看似简单,但其在音响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箱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关键部件。由于音箱的结构部件不多,任何一点的不足都可能会影响整体的重播效果。对于音箱的评价,我们通常以主观听音为标准,也就是最终音乐重播的好坏。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音箱技术测试和主观音质评价的问题。
关于音箱的测听,具有一定HiFi经验的朋友会有这样的共识:音箱的技术指标和主观试听之间存在着差距。那么,如何解读这种差距呢?这要从现行的音箱测试的主要技术指标谈起。
在音箱的技术指标中,最重要的包括频率范围、承受功率、灵敏度和相位特性以及瞬态特性。但在实际使用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对小型民用音箱和一对大型音箱标出的频响范围一致,但在主观听音时感觉却截然不同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方面,当前的测试标准如1瓦·米标准,在多数情况下代表了小功率音箱的实际工作状态。然而随着音箱制造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音箱已经大功率、低灵敏了。这就使目前的频响测试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家用音箱来说,它们的承受功率都超过了50W,有些甚至达到了200W。而灵敏度仅仅能达到82~86dB。在这种情况下,仍采用1瓦·米的频响测试并不准确。输入1W的测试信号仅相当于多数音箱功率的1/50~1/200,而这些音箱的实际使用功率一般为15~50W,峰值时甚至会达到满功率使用。一个准确、可行的测试方法应该尽量模拟被材的实际工作状态。例如,增加半功率频响测试,这将更能反映音箱的实际工作状况。
现行的测试标准过于宽松,不够严格。尤其是对于低频重播影响较大的低音单元来说,测试指标和装在音箱上之后的实际指标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有时候,一只优秀的低音单元装在设计不良的音箱箱体上,会使其原有的优点彻底丧失。对于现代音箱来说,增加半功率的频响测试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具有打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