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见到郭兰堂时,他正以严谨专注的态度制作着粉丝。他头上围着的灰布巾见证了他岁月的痕迹,目光炯炯,神情严肃。他的双臂青筋凸起,弯着腰,双手快速揉打着白色粉团,全身心投入在打糊做粉丝的工作中。作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粉丝的第六代传承人,他已经从事粉丝制作长达49年。
谈及龙口粉丝,郭兰堂充满自豪。他回忆道,龙口粉丝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他的爷爷、老爷爷等几代人都从事粉丝制作。他对粉丝的质地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只需一摸便能分辨出粉丝的优劣。
龙口粉丝以其晶莹雪白、千丝万缕的特质而驰名中外。郭兰堂回忆道,自明末清初以来,招远人便制作出了爽口好吃的粉丝。随着龙口港的开设,这些粉丝被印上“龙口粉丝”的字样,远销香港及东南亚等地。
历史上的龙口粉丝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产品名称,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导致上个世纪80年代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这一传统品牌的声誉。郭兰堂对此深感忧虑,他希望能制定一个统一的生产标准来维护龙口粉丝的声誉。幸运的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确保粉丝的生产材料只有绿豆和豌豆,不含任何添加剂。
郭兰堂自豪地展示着粉丝的包装袋,上面列出的配料只有绿豆、豌豆和水,真正做到了绿色健康。他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使得龙口粉丝重新赢得了市场。
尽管生产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但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必须从落后的作坊式生产向工厂化生产转变。为此,当地培育了一大批现代化的龙口粉丝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为了走得更远,龙口粉丝生产者们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从粉丝废水中提取食用蛋白,用粉丝废渣实现沼气发电,还将粉丝废渣加工成菌棒,生产食用菌。这一创新举措展现了生态农业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