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带你了解最新的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研究社致力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为您提供可靠的水产小帮手服务。
一、蟹种培育池
常见的蟹种培育池有水泥池、土池、网箱培育池三种。
1. 水泥池
建池地点要求底质坚硬、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形状以圆形和椭圆形为宜。
池的面积适宜为20~30平方米,采用一端进水、一端排水的方式,或者上面淋水、下面溢水的方式排注水。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上建简易棚,以防雨水冲击。
2. 土池
选址要求与水泥池相似,要求池地平坦、淤泥较少、池埂不漏水,并设有完善的防逃设施。
面积约为3亩左右,埂顶部的宽度在1米以上,坡比在1∶2以上。
3. 网箱培育池
要求网箱用聚乙烯网布缝制而成,网箱的规格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网目一般选择0.5~1.5毫米,以确保蟹苗不能逃逸。
二、成蟹养殖池
1. 环沟型养殖池塘
四周挖沟筑堤的蟹池。环绕池塘一周设有防逃网栏,网栏大多采用40~80目的聚乙烯网或厚质塑料片或石棉瓦等材料,用木桩固定,木桩土下埋置深度约30厘米,土上高度控制在50厘米左右。
池塘的面积一般为10亩以上,边沟的宽度为4~6米,深度在0.8~1.3米,形成环绕池塘四周的大环沟。池塘为平台,平台上设有纵横沟槽,与池塘四周的大环沟相通。
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在池塘对角,进水口处用过滤袋过滤大型生物。出水口处用直径为110毫米的排水管通到池外排水沟。
2. 平底型养殖池塘
池中间为深水区,四周为浅水区的蟹池。池的面积以5~20亩为宜,池底平整。
中间深水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池深1.5~2米;四周浅水区面积约占1/3。池塘四周采用相同的材料建成防逃网栏,同时要完善相应的进排水口,并在进水口加装过滤网,防止敌害生物入池。
三、进水系统
池塘的进水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进水,通过水位差或用水泵直接向池塘内加水;另一种是间接进水,采用水泵将水引入蓄水池,经过沉淀、过滤、曝气、增氧或消毒后再进入池塘。
采用水泵进水时,要注意在进水口设置拦网设施,防止敌害生物的进入。
四、排水系统
池塘排水是池塘清整、池水交换和收获捕捞等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工作。如池塘所在地地势较高,可在池底最深处设排水口,将池水排水沟进而外河。排水管通常采用PVC管和水泥管,排水口要用网片扎紧,以防虾类逃逸。排水沟一般为梯形或方形,沟宽为1~2米。
为了防止夏天雨季冲毁堤埂,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开设一个溢水口。在排水管和溢水口处都要采用双层密网过滤,防止趁机逃走。
要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以防排水系统堵塞或破损影响正常的排水。
五、增氧系统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与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密切相关。当水体中溶解氧低于一定水平时,需要通过机械或化学等方法来补充养殖水平中的溶解氧含量。增氧机械装置通过能量的转化,促进养殖水体对流交换速度,将空气中的“氧”迅速溶入到养殖水体中。
增氧机械设备装置是发展无公害生产的重要装备之一。传统的增氧方式如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增氧机,这些设备的增氧能力有限,具有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