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偏好与健康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一话题在国际期刊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日,《自然》杂志子刊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聚焦于饮食偏好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研究领域,《生命》结合了这项新研究与多位专家的观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偏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健康膳食的指南性建议。
这项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精神卫生》上,分析了超过18万人的饮食偏好与大脑健康之间的联系。研究数据来自英国生物库的参与者,平均年龄约为70岁,其中女性占比较大。通过对参与者的饮食偏好进行亚型分类,研究者发现,相较于其他三种亚型,饮食均衡的个体表现出更出色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具体来讲,他们大脑特定区域的灰质体积更加健康,且不同亚型间的基因关联也有所不同。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关于饮食如何影响大脑结构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的饮食偏好还与各种精神障碍的风险息息相关。
全球健康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近五分之一的死亡事件与食物不健康有关。《柳叶刀》杂志指出,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其中,高钠饮食、过多摄入红肉以及低全谷物和豆类饮食等不健康习惯尤为突出。构建健康的饮食结构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偏好问题,《生命》进行了深入解读。老年人的味觉敏感度逐渐下降,可能更倾向于重口味食物和高盐摄入;中青年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问题,常常忽视膳食平衡,长期摄入高油高盐食品给肠胃带来负担;儿童和青少年则普遍存在挑食现象,偏爱含糖零食和超加工食品,这不仅影响营养摄入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这些发现强调了各年龄段饮食偏好带来的健康挑战和潜在风险。
那么如何构建健康的饮食结构呢?广西营养学会理事方志峰给出了建议。首先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以保证各种营养素互补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其次要适量增加全谷物摄入量保证身体能量供应;蔬果占比应提高因为大量研究显示高蔬果摄入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同时肉类选择应以白肉为主适量摄入红肉因为肉类是优质蛋白的来源之一对身体有益;最后蛋奶豆坚果等食品也不能忽视它们各有独特的营养优势也是构建健康饮食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