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Timing,源于一句广告语:别人在休闲时,你在Timing加油。相似的词汇,却传递着极大的差异。Timing学习软件凸显了强烈的学习定位对比。经过一段使用时间,我对这款软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使用环境:
手机型号:HUAWEI mate20
系统版本:EMUI 10.0.0
产品版本:9.8.6
Timing的定位定义是:这是一款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拒绝拖延、成就更好自己的高效学习软件。亲身体验下来,相比于其他社交产品,如抖音、微博、小红书等,Timing的定位确实如此——保持专注,高效学习。
学习类的社交产品用户主要是学生,这是显而易见的。从用户增长趋势数据可以看出,用户的大幅增长主要集中在暑假期间以及期间。
用户初次进入Timing会选择学习标签,这些标签其实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在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基于这种目的性的差异,我们可以将用户画像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以学习为核心的用户画像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人追求学术进步的学生、追求技能提升的白领、追求兴趣爱好的艺术家以及追求个人成长的探索者。根据这些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在Timing平台的使用场景。
Timing结合了在线教育的领域,在打造社交平台的也分得了一杯羹。目前在线教育需求大,受众广泛,从小学生到职场人员都在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可见整个教育行业虽然分散,但基于学习社交的Timing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基本功能外,还有一些特色功能如树洞对讲机、计时打卡等。这些功能的使用流程简单清晰,增强了用户的交互体验。在界面设计上,首页设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搜索、自习室/对讲机、基于推荐算法的动态展示。其中自习室与对讲机的按钮放在首页最明显的位置,作为主推的功能。
关于盈利模式,目前Timing具备一些收费功能,但收费功能不等于盈利模式。个人认为未来的盈利方向可以基于用户学习需求、用户兴趣需求以及用户规划需求等方面去设计业务。例如推出付费课程、推出周边产品以及实现知识付费或会员制定务等形式。
因为用户多数为青少年,所以Timing的整体色调和风格偏向年轻卡通化。在交互设计上,虽然有些功能在形式上与其他应用有所相似,但目的性和功能丰富性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树洞对讲机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个连麦吐槽的平台,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对于现有功能的优化建议,可以针对付费live/课程业务增加分类和曝光渠道;对于学习/起床打卡等动态增加删除功能;优化寻找功能;优化对讲机心情匹配功能;展示成就勋章;优化学历认证中的专业选择;改进图书馆页面的手势返回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