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喜讯连连,我市各生产企业纷纷传来捷报。
近日,恒力重工的“未来工厂”项目成功投产,这一盛大的投产仪式于1月15日在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该项目重点聚焦绿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务,包括超大型油轮、液化气运输船、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产品。全面达产后,恒力重工将实现年加工钢材量230万吨,年生产发动机180台,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从蓝图到现实,恒力重工仅用了15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壮举。自去年8月15日全面开工以来,恒力重工团队全力以赴,昼夜奋战,数十家建设单位紧作,万余名建设者齐心协力,共同书写了一段项目建设的传奇故事。
恒力重工将一期和二期项目分别命名为“海洋工厂”和“未来工厂”,这两个工厂不仅陆地相连、海域相接,更在产业链上形成了一脉相承、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未来工厂”拥有17个超大型车间,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生产能力更强,效率更优秀。
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海表示,全面运营后的第二年,恒力重工迎来了多项重大里程碑事件,包括首制船提前交船、首制发动机成功交付等。目前,恒力重工已开工建造30多艘船舶,造船订单已经签到了2028年,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同样在1月15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为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GREEN RIZHAO”轮正式命名交付。该船在建造过程中实现了零碳排放,标志着国内船舶行业首次开展并成功通过碳中和评价,为船舶行业的绿色化转型树立了典范。
近日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在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的微电网系统顺利交付,全局首个集“风光柴储充”于一体的微电网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这一系统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中建八局在新能源应用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大连新机场项目的“风光柴储充”一体化系统由中建八局东北公司牵头建设,通过多能互补能源管理平台EMS,实现了电能的合理调度与优化利用。在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中,项目充分考虑了后续转场需求,采用可拆卸式安装支架,确保了组件和支架的循环利用,充分践行了绿色建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