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对于众多考生而言,仅凭高考裸分进入名校并非易事,而历年高分却与名校失之交臂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那么,中等考生如何在高实现逆风翻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并解析备受关注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解读其背后的诸多优势。
综合评价招生:众多优势引人注目
1. 降分幅度大,机会难逢
从历年高校录取情况来看,综合评价的录取分数通常比高考统招要低一些。分数优惠大多在10分至20分左右,部分省属重点本科高校可达到40分至50分的优惠,甚至有高校降分幅度超过50分以上。
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其在2024年的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中降分幅度介于26分至71分之间,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降分幅度最大,达到了71分。
2. 招生院校广泛,拓宽进名校之路
综合评价招生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院校,既包括985、211、双一流等顶尖学府,也有省属重点院校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这一模式为中等生和优等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普通考生进入名校的可能性。
3. 招生计划多,部分高校扩招明显
综合评价的招生计划相当丰富。如南科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在2024年的综合评价录取人数高达上。不仅如此,部分高校在部分省市的综合评价招生计划甚至超过了普通批。这为考生升入目标院校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以南方科技大学、港中大(深圳)等为例,这些学校在2024年均有明显的扩招计划,分别扩招了20人、129人和80人等。院校的扩招为更多考生提供了入学机会。
4. 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固有观念
综合评价成绩并非仅由高考成绩决定,而是由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相加得出。这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观念,让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表现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不同学校综合评价的成绩折算比例各不相同,如“631”、“541”、“73”及“85:15”等。以上海科技大学为例,其综合成绩不仅包括高考成绩,还考虑了校园开放日的成绩(分为10分、15分、20分三档)等多元因素。
5. 高考双保险,提升录取成功率
对于部分平时成绩优秀但在高可能发挥失常的学生,或成绩与目标院校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言,报考综合评价可成为一次重要的机会。综合评价一般在特殊招生批次、提前批之前或之后本科普通批之前完成录取,即使综评批次未被录取,也不会影响统招批次的志愿填报。
6. 可报考多个院校
综合评价没有限报要求,考生在符合条件、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报考多所院校。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省属院校在校测时,考试时间可能会重叠。
7. 部分专业仅通过综合评价招生
一些高校的小语种专业或特定专业只通过综合评价方式进行招生,如北外的许多小语种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的部分专业也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招生。
8. 竞赛奖项考生享受优惠
大部分院校的竞赛成绩不直接参与综合成绩的测算,但部分高校会在初审、校测时给予竞赛奖项的考生一定的优惠。
例如,南方科技大学规定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铜牌及以上的考生在校测时可获得5分、10分、15分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