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10分钟

2025-04-1723:47:48创业资讯0

笔触如飞洒雨露,诗篇似泣鬼神之语。草堂遗留后世智慧,诗圣永垂千古之功。今日我讲解的主题是关于古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以下将从多方面来讲述我如何开展这次教学讲解。

一、教学背景概述

今日课程重点探讨杜甫所创作的《登高》。这首诗位于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阅读与鉴赏”专题下的第二单元,对于学生理解古代诗歌和感知诗人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其鉴赏价值不容忽视,学之有益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登高》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李白的《蜀道难》以及杜甫其他诗篇的赏析。他们已初步掌握了在诵读中体验诗人情感和领悟诗歌内容的方法。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从而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设定

1.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把握和意象的赏析,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初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怀和审验,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中,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为教学重点,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则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及指导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指导方面,学生应掌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词句、疏通诗意等方法,同时结合朗读来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详述

一、课前导入(2分钟)

孔子曾言:“君子登高必赋。”古人登高望远,常引发诗情。我们曾学过或听说过许多与登高有关的诗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是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情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大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对故乡的思念。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杜甫晚年的代表作《登高》,一同感受这位伟大现实诗人垂暮之年的辛酸与苦痛。

二、自学指导及合作探究(约20分钟)

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朗读和解析:初读感知韵律美、再读理解内容把握基调、三读品评词句领悟悲情美以及四读分析意象感悟意境美。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解决诗人因何而“悲”以及诗人如何写“悲”的两个核心问题。结合具体意象,如“落木萧萧”、“不尽长江”等,领悟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情感体验。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高(7分钟)

选取杜甫的另一首名作《旅夜书怀》进行练习,通过分析首联中的“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的作用,以及尾联运用的手法来表现诗人心境,进一步巩固诗歌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默写《登高》诗歌,并写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结语中强调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的情感表达。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语:一诗一解读,一课一收获。愿我们通过今天的课程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谢谢大家的聆听!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