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面对面》栏目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祝云天老师,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解读了热门话题“补基础”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在这次访谈中,祝老师详细解析了基础知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学生在补基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如下:
问:在高三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听到“注重基础”的提醒,甚至有人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那么究竟什么是“基础”呢?
回答:高考命题几乎每一科都要体现“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的特点。基础题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正常发挥水平。从学科知识内容上,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概念、特征、原理、定理、规律、常见的因果关系等内容。
以地理学科为例,如“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这两个概念,学生需清晰区分,否则在答题时可能会出错。再如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等,这些都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问:根据一线教学的经验,学生自行补基础的可能性大吗?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他们的结局如何?
回答:根据经验,考生通过自身努力补基础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说想补基础,但往往难以坚持,因为他们多数都没有把基础补上来。在补基础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走一些弯路,例如轻描淡写的做法、不能持之以恒、把希望寄托在无效的补课上等。
问: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高效地补基础呢?有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
回答: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现状和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补基计划。要根据做题需要,以题型为载体,集中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解法。例如,在数学卷中,如果想拿下解析几何部分,至少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概念、基础题型以及解法。
对于不同学科,短时间内提升成绩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短时间内提升可能性较大,而历史、语文等科目短时间内提升则有一定难度。但无论何种学科,提总分都是目前最应该做的策略。
问: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补基础呢?
回答:家长应该做到明确,例如在找学科辅导老师的时候,要和考生、老师沟通,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补基计划。例如一段时间内要讲哪种题型,有什么判定标准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发自内心的改变,配合合理的方案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努力抓基础还来得及吗?
回答:离高考不足六个月,现在抓基础应该还来得及。只要方法对了,一定会有起色,并且有很大起色。特别是对于高分考生来说,答基础题方面失分往往是由于步骤不合理、紧张影响正常发挥等原因导致的。无论分数高低,都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总体来看,补基础需要考生发自内心的改变加上合理的方案和坚持。新高考的模式下,怎么做很关键,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想。只有真正想要改变,才能取得好的结果。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能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帮生在高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