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文化,继承血脉;悟透智慧,领悟国学精髓。
“顺从牵制”,其意寓为“无条件顺从”,象征着“牛被穿了鼻子而顺从牵制”。古今一脉相承,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主见,常常被他人左右,无自我决策的能力。
顺从牵制
典出《南史·张宏策传》
徐孝嗣无主见,顺从牵制。
回忆起第一次遇到“顺从牵制”这个成语的情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那是在我大学生活的一个片段。当时正值寒假,我回姐姐家玩。恰逢姐姐新开了一家小店,忙碌之中她让我帮她辅导外甥的功课。我这个自小学习优秀的大学生,虽然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这件事上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陪着外甥坐在农村的院子里晒太阳。看着他认真地写作业,我也和他分享了一些学习经验。突然,他的语文作业现了一道成语释义的问题,其中就包括“顺从牵制”。我努力回想自己学过的知识,但对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却感到陌生。
作为一个好强的人,我不想在孩子面前显得无知。于是,我硬着头皮尝试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虽然我的解释可能并不准确,但外甥却听得津津有味。第二天他回来后却向家人抱怨我的解释都是错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尴尬和羞愧。
那么,“顺从牵制”的典故又是如何来的呢?
在南朝时期,齐武帝有一个部下叫徐孝嗣。他虽然才华平庸、缺乏主见,但却十分听话、顺从。齐武帝喜欢他这一点,因此对他十分器重。当齐武帝临终时,他特别嘱咐徐孝嗣要忠心辅佐新主。然而在齐武帝死后不久,皇族萧鸾试图篡位。他深知徐孝嗣软弱无能、胆小的性格,于是便试探他的态度。果不其然,徐孝嗣因害怕而选择了默许萧鸾的行动。
徐孝嗣的朋友乐豫责备他:“你怎么能默许萧鸾的篡逆呢?你怎么对得起齐武帝的托孤之信?”然而面对好友的诘问,徐孝嗣虽然羞愧却仍然选择了顺从。他最终协助萧鸾完成了篡位,并因此官至高位。然而他的这种顺从和无主见的行为被后人地形容为“顺从牵制”。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有给孩子辅导作业的经历呢?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无地自容的尴尬时刻?其实这样的经历并不可怕,它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并督促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自此以后,我发誓要多读书尤其是的传统文化因为那样的经历我不想再有第二次了。“徐孝嗣无主见,顺从牵制”,后人以此造词,用来形容那些毫无主见、常常被他人左右的人。这不仅仅是对徐孝嗣个人的评价更是对一种人生处世态度的警示和反思。
回顾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更加明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处世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不能一味地顺从他人而失去自我。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个有主见、有立场的人不被他人所左右坚守自己的初心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