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作文600字

2025-04-1808:32:37创业资讯0

来源:文化新视界

作者:李 浩

古老的文化遗产,踩高跷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曾参与过踩高跷的学习,那还是在数十年前的事情。每逢农历新年之际,北方乡村的文化演出活动总是热闹非凡,而踩高跷作为一项具有强烈观赏性的活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节目之一。每到腊月时分,在乡间的小路上,总能见到一些孩童踩着高跷为即将到来的文艺活动预热。

在文化活动中,踩高跷的表演者不仅身着戏装,浓妆艳抹,载歌载舞,而且常常扮演折子戏中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因身份而异,造型也各不相同,高跷的高低也各不相同。学龄儿童如我,所踩的高跷虽然相对较低,但学习起来仍非易事。

我十多岁那年,一位老师看到我,问我:“你学踩高跷吗?”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别人踩高跷轻松自如,我也满怀期待地开始了学习。真正开始学习时却发现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我手持木质的拐子,绑在小腿上,刚开始走就摔了个四脚朝天。由于年纪小且高跷不高,我挣扎着爬起来,却因脚下绑着高跷而再次摔倒。那时候的情景真是洋相百出。

我的老师告诉我:“学高跷不光要有热情,还需要掌握技巧。首先要保持平衡,双手摆开,眼睛向前看,大大方方地走,不要被脚下的东西干扰。”遵循老师的建议,我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轻松地学会了踩高跷。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为我讲述了高跷的历史渊源和各地的种类。据历史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就有类似踩高跷的舞蹈表演。考古学家也在甲骨文中发现了与踩跷有关的字样。高跷在古代百戏中就已存在,春秋时期已有相关记载。它的种类繁多,分为高跷、中跷和跑跷等,最高的高达一丈多。

山西省作为高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高跷文化源远流长。在晋中一带的榆社县甚至在北魏时期的石棺上就有了高跷、杂技的图画。山西省内各地的高跷高度不一,但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有的地方的高跷表演中还有文高跷和武高跷之分。文高跷注重扭动和踩踏的技巧,而武高跷则以表演特技为主。

在我所居住的运城市的一些县区,如芮城、新绛等地方的高跷表演尤为出色。特别是新绛县的柏壁村每年举办的文艺汇演中的“扑蝴蝶”节目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个节目融合了故事情节和高难度动作于一体,由三人表演,女青年挑着蝴蝶前行,男青年则持扇扑蝶,小丑则摇动拨浪鼓嬉戏追逐。“走兽高跷”也是稷山县的一大特色表演项目。

每次参加乡村的文艺表演都让我兴奋不已。记得有一次从农村到县城的表演中,街道上人山人海,大家都聚在一起观看表演。我们穿着彩色的戏装和五彩斑斓的高跷身姿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而过时更是令人难忘的时刻。尽管我们在技术上还有些欠缺但我们的热情和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也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已过去了几十年偶尔在梦中还会回到当年踩高跷的场景中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和品位也在不断变化虽然高跷仍然保留着它的原汁原味但它的表演形式和观众也在逐渐减少这也让我感到有些惋惜。

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该珍惜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并继续发扬光大因为它们是我们的瑰宝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历史见证。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