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我拜访了姐姐的家,留意到她家的小外甥双眸发红,神色带着几分不满。我主动上前询问了情况,原来是在和几位同龄伙伴进行的跑步比赛中,他全力以赴却只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他对这个结果表现得十分不接受,回到家后情绪低落,不禁流下了泪水。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想必不少家长也曾经历过。
当孩子们表现出“输不起”的态度时,家长首先得探索造成孩子这种心态的原因。这其中既包括孩子自身的原因,也涉及家庭教育的因素。
“输不起”的背后动因
孩子输不起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孩子内心的高标准要求,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家长的赞扬。这种心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很正常的,只是他们尚年幼,尚不能妥善处理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家庭教育的结果,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若孩子输了比赛或未达到预期结果,就可能会受到责备。这种教育方式易使孩子难以接受失败的结果。
为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过程胜于结果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各种比赛和挑战是常态,有输有赢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由于孩子们缺乏挫折经验,面对失败时难免会感到难以接受。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过程中展现出的不足是宝贵的财富,因为它能帮孩子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孩子们才能逐步成长和进步。“过程重于结果”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课。
情绪疏导的重要性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部分家长非但不能安抚孩子的情绪,反而会说出一些让孩子更加沮丧的话,如“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怎么能犯这么简单的错误”。这样的责备不仅不利于孩子重拾信心,还可能使孩子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家长应该学会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让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不畏惧失败,愈挫愈勇。
家长的榜样作用
孩子的行为会受到家长言行的影响。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强烈的胜负欲,那么孩子可能会效仿。要让孩子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家长首先得起到带头作用,不过分看重比赛的结果,而是享受比赛的过程。相信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坚强。
有人曾说,害怕失败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在人生中获得成功。只有帮助孩子摆脱“输不起”的心态,他们才能更接近下一次的成功。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