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衣百结比喻什么动物

2025-04-1811:38:33创业资讯0

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段颇具深意的历史轶事。

在明朝时期,戏曲作家王錂改编的《寻亲记》中,有一句引人深思的台词:“古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原宪鹑衣百结,颜子箪陋巷。”这句话用两位孔子的学生来隐喻了谦逊好学和不忧贫贱的品质。

那么,这句台词中的“原宪鹑衣百结”一词是何意呢?其背后又有何渊源呢?

“鹑衣”这个词的来源颇具趣味。古人将身上有斑点的鹌鹑称为“鹑”,而将没有斑点的称为“鹌”。据《正字通》记载,鹌鹑的尾巴短小,看起来就像是衣服上布满了补丁,因此破旧的衣服就被形象地称为“鹑衣”,并常用“悬鹑”来形容。

而“百结”这个词又有什么含义呢?我们得从唐代的《艺文类聚》中寻找答案。该书引用了王隐《晋书》中的一句话:“董威辇每得残碎的缯帛,便将它们结成衣服,称其为百结衣。”这表明董威辇穿着由碎布拼接并打结制成的衣服,这种行为被视为名士的风范,与穷人的破烂衣衫截然不同。

“鹑衣百结”这个词就是将“鹑衣”和“百结”这两个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既指衣服上布满了补丁,又有打的结,形容衣服的破烂程度可谓登峰造极!这个词便被用来形容穷人穿着的破旧衣物。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词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可能非常有趣且富有深意。大家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知道的有趣词语的故事吧!或许你会发现,这些词语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和深意。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