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确不能闲散无事,一旦闲下来,思绪就会无端涌动,既琢磨自己,也琢磨他人。
有些人总是不知不觉中自我贬低,仿佛成了习惯性地自我怀疑。他们时常会对自己说:“我真笨”、“我好蠢”、“我就是没本事”。这种自我否定的声音,在未到盖棺定论之时就已响起,仿佛自己已经一无是处。我认为他们之所以如此自责,很可能是因为太过清闲了。看那些早出晚归的人,回家后倒头便睡,哪会有时间沉浸在自我失败的怨言中?他们宁愿用多余的时间去做事,或是多睡一会儿,也比无休止的抱怨来得实际。
若觉得自己笨拙,那就多动手去做,多去尝试。每次犯错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找出原因再改进。而只是坐在那里自怨自艾,并不能让自己真正成长。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总觉得别人的成功来得太容易,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走了捷径。这也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闲散,才有时间去嫉妒他人。试想一下,当自己忙得脚不沾地时,谁还会有那个闲心去关注别人是否走了后门?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踏踏实实地做事,远比无端的猜忌来得省心。
当今社会真的存在两极分化。有人选择消极应对,有人则努力进取。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人们却感到左右为难,想消极又觉得没有资本,想积极却又缺乏足够的毅力。他们开始在忙碌与闲散之间摇摆不定,今天忙得不可开交,明天却又一动不动。
那么,现在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吧。定一个五年内要达到的目标,时间不必太长,目的是让自己忙起来,但也不能是毫无头绪的瞎忙。比如写作,你可以定下一年内要写多少篇文章的目标,期待一年后能轻松写出千字文章。接着细化目标,每月、每周都要有具体的小目标去完成。有了这样的目标,你自然会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不再胡思乱想。
人们都有一种畏难心理。如果目标设定得太高,可能会在开始之前就已放弃。因此要量力而行。我们的目的是让自己忙起来,不给胡思乱想留机会,而不是为难自己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要打发闲暇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收拾房间、跑步锻炼、去郊游或者拿起一本书来充实自己。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比如收拾房间可以换来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跑步锻炼可以换来一个健康的身体;去郊游可以换来一份好心情;而读书则可以换来丰富的知识和内心的宁静。
读书尤其适合那些有很多零碎时间的人。有人认为读书需要专门腾出大段时间来读才有效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拿出大把的时间去读书。如果我们等到有大把时间再去读书就会错过很多机会只要愿意哪怕只读五分钟的书也会有所收获。我们的悟性时灵时不灵有时候读一可能毫无所获但有时候读一段话就能豁然开朗所以不要浪费闲暇时间这也是开悟的机会。
闲暇时看书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能提供新的思路和认知弥补自身的不足。虽然书籍不能直接给我们真实的黄金屋但它们能指引我们如何获得想要的东西包括修心、修性、修德等内在的财富都在书中有所体现。
任何成就都离不开实际行动就像蒸汽机的出现、电灯的发明、手机的创造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努力得来的。奇迹的发生也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前期工作之上的。等待奇迹发生就像坐等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切实际的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不断地动起来才能改变一切无论你是否自愿地球都在自命都在继续前行。
那些忙碌的人虽然累却活得充实有奔头而闲暇时看看花树风景与内心和解与世界和解不自己也不为难他人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