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理科的学习,常常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自学和刷题,因为不付出足够的时间,可能就无法掌握当天的作业内容。一两天不进行阅读,在作业中是难以发现问题的。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时间常常会受到挤压,甚至可能被完全挤占。语文老师也会顺应这种现状,虽然他们明白这是无奈之举。
语文基础就像知识大厦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增加100字的阅读量,理解能力就能提升3%;每完成一篇作文,逻辑思维的成熟度就会提高5%;每掌握10个成语,文化认知的维度就会拓展两个层级。
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数学应用题需要精准的阅读理解能力,科学课程则依赖于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而所有学科都需要规范的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能提升综合素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展知识边界;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语言艺术的训练则能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学习是关键的学习窗口期。6-12岁是语言的敏感黄金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形成80%的基础语言架构,因为早期习惯会影响其终身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为小学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一、重视课内基础。
听课文音频,揣摩语音语调。大声朗读课文,声音要响亮,直至达到流利念完全文,与范读速度相近的程度。因为课文是专家优中选优的最佳范例,是阅读写作最近的源泉。听写默写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篇课文的生字新词都需要坚持听写,古诗文要背诵默写,确保一字不差。
二、坚持“语言储蓄”。
1. 背诵积累。从幼儿阶段开始,每天晚上坚持背诵一首古诗。用337晚读法打卡,可以有效对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使记忆更加牢固。
2. 阅读拓展。由于初中需要接触很多新学科,阅读的时间会被挤占,因此课外阅读的大量拓展不宜拖延至初中,应尽量在小学阶段完成经典名著的初读。
3. 仿写与摘抄。每日必须有仿写或摘抄的环节。古人说“不可一日无书”,这不仅指要读书,还指要书写。收集广告语、店名、标语、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句,并建立“错字银行”分类整理错别字。
4. 专题研习。寒暑假建议开展专题研习,如低段的诗文诵读、中高段的古文启蒙等,结合读书指导与分享,使孩子的语文基础在寒暑假得到夯实。
关注“春天老师”,您的点赞、收藏、转发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