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演变】
在古代的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一段故事。平原君家中有一座楼房,其位置正好能俯瞰到民宅与行人。一日,楼上的姬妾目睹了一位躄行者,他步履蹒蚚,辛苦地汲水。到了宋代,无名氏的《释常谈》在叙述这个故事时,对那位躄行者的行为做了形象化的描述,即“步履蹒跚”。
【释义详解】
步履蹒跚,意指行走时姿态不稳,显得十分不便。
在平原君的府邸内,那座楼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观察城市生活的一个绝佳位置。站在这座楼上,既能领略到高处的风景,也能洞察到楼下行人的点点滴滴。
一日,当姬妾们在楼上凭栏远望时,一位因病的跛子引起了她们的注意。他步态不稳,一瘸一拐地打水。姬妾中的某一位忍不住发出了笑声。这一笑,对跛子来说,无异于一种深深的侮辱。他感到愤怒无比。
第二天,这位跛子找到平原君,直言不讳地说:“我听说你尊贤重士,士人为了你的贤德不远千里而来。然而我却发现,你的姬妾竟嘲笑我这样的残疾人。如果你真是一位重士轻色的君子,那么请你将那位侮辱我的姬妾交出来,我要她的头!”平原君听后虽然心中觉得好笑,但并未太在意。
然而时光流转,不知不觉间已是年底。平原君发现自己的门客流失严重。他疑惑不解:“我待人向来以礼相待,为何如此多人离我而去?”一位门客道出了真相:“因为你对那位姬妾的失礼行为未加惩戒,使得大家认为你虽尊贤但更爱美色。”
平原君恍然大悟后,为了挽回名誉并稳定门客之心,下令斩杀那位姬妾的头颅。并亲自前往跛子家中致歉。此事迅速传遍了四面八方,不仅恢复了平原君的名声,也使得门客们纷纷回归府上。
这个故事被收录在《邯郸成语》中,流传至今,成为告诫人们尊重他人、重视品德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