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之乐
【原典】
孔子曾言:“贤哉,回也!”仅仅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用水,他在陋巷之中生活,虽旁人深感其生活的忧困,然而颜回依然保持着他的乐观心态。此语录摘自《论语·雍也》。
【释义】
“箪瓢之乐”用来形容生活的简朴清贫。其中,“箪”指盛放食物的竹器。
【用法】
在句中,“箪瓢之乐”常作主语或宾语,与体现安于清贫、崇尚道德、追求精神境界等意义的词语或短语搭配使用。
作为主语时,“箪瓢之乐”常用于描述一种超脱物质追求、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方式或状态。如:“箪瓢之乐,乃是在清贫中找寻生活的真谛,在世间的纷扰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作为宾语时,可以接在“过着”“享受”等动词之后,如“他在深山之中,过着箪瓢之乐的生活,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宁静”“许多有志之士都向往能够安于箪瓢之乐,于精神世界自由遨游”。
【搭配】
与描绘人物品质的词语搭配时,常与“清心寡欲”“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等词语一同使用,如“他一生坚守箪瓢之乐,清心寡欲,专注于学术研究”。
与环境或生活状态的词语搭配时,可与“陋巷”“深山”“田园”等词一同使用,描绘出远离尘世喧嚣、享受自然宁静的生活画面,如“在那远离城市的田园中,他以箪瓢之乐为伴,生活得自在而宁静”。
【辨析】
与“粗茶淡饭”相比较:
相似之处:两者均可用来形容生活的简单和清苦,不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
不同之处:“箪瓢之乐”更侧重于描绘生活的极度简陋和清苦,常带有一种安于清贫、追求精神满足的意味,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或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粗茶淡饭”则更侧重于描述饮食的简单,精神层面的意味相对较弱,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描述普通人的日常饮食。
与“食不果腹”相比较:
相同之处:两者都涉及到饮食方面的匮乏。
不同之处:“箪瓢之乐”描述的是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安然处之,不一定是处于饥饿或物质极度缺乏的状态;而“食不果腹”则是单纯强调食物的短缺,连肚子都填不饱,描述的是物质的极度匮乏和生存的艰难。
与“饮水曲肱”相比较:
相似之处:两者都体现了一种不注重物质享受、追求内心精神满足的生活态度。
不同之处:“箪瓢之乐”更强调饮食方面的简朴清苦;“饮水曲肱”则更强调一种随遇而安、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
【例句】
1. 在那静谧的山林中,他过着箪瓢之乐的生活,虽物质简朴,但精神世界却极为丰富。
2. 颜回一生坚守箪瓢之乐,即使居于陋巷,也从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3. 这位艺术家远离尘世的喧嚣,选择在小镇上过着箪瓢之乐的日子,全心投入艺术创作。
【练习】
1. 在现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里他依然保持着本心过上了_____的生活并没有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A. 繁华富贵 B. 简朴清贫 C. 灯红酒绿 D. 奢靡奢华(答案:B)
2. 古人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自得其乐”,这里形容了颜回____的精神境界。A. 安贫乐道 B. 荣华富贵 C. 物质满足 D. 世俗功利(答案:A)
3. 在生活中真正的智者能够从中寻找到生活的真谛并在其中享受内心的宁静而不是沉溺于____之中。A. 浮躁喧嚣 B. 金钱名利 C. 安然恬静 D. 清闲舒适(答案:B)
【故事】
孔子有三千多名学生而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