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心一角
在大地的历史长河中,众多与朱熹或王阳明有关联的书院如璀璨的星辰,大多声名显赫,成为知名学府或读书人的朝圣之地。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坐落在醴陵西山的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藏于西山的山腰,被三面环山所拥抱,大门前对望着渌江河,这条河是醴陵市的母亲河。我们造访的那天恰逢冬至,寒风凛冽。在山脚下停下旅游大巴后,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走向隐藏在山坡上那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近千年历史的渌江书院。
如今,渌江书院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进入书院要经过一个高大灰白的牌坊,其后是门楼和围墙。门楼上所书的“渌江书院”四个字行书风格,分外醒目。两旁的对联巧妙地将醴陵二字嵌入其中,同时也传达出这里是一个崇尚儒学、培养国士的求学之地。
穿过门楼,便来到了书院的核心区域。书院正门前有一个半月状的水池,名为“泮池”,池中几尾红鲤悠然游弋,吸引游客的目光。正门处又是一幅对联,由醴陵籍著名书法家李铎所书,内容体现了书院的深厚底蕴和文化追求。
渌江书院占地广阔,设有头门、讲堂、内厅、和斋舍等建筑。讲堂悬挂着孔子的画像,而斋舍则依山形而建,上下两层,每间斋舍都还原了当年书生求学的情景。
渌江书院始建于1175年,历史可追溯至朱熹讲学的时代。当时朱熹为醴陵的学子们讲授理学心得三天之久,此后在醴陵的学子中掀起了一股崇尚理学的热潮。1167年,朱熹应邀从福建建阳前往岳麓书院讲学时曾逗留醴陵数日。心学大师王阳明也曾在此讲学,他的心学思想对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宗棠成为书院的山长后,他倡导培养文人士子的忧国忧民、报效的情怀。此后,从书院走出的不仅仅是意气风发的白面书生,更多的是为贡献力量的血性男儿。
历经千年沧桑,渌江书院历经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宁静恬逸而又清新脱俗的读书环境。尽管有朱熹和王阳明的加持,渌江书院并未与岳麓书院齐名,但它却默默地在南方众多书院中保持自己的独特地位。它更像是一位隐于深闺的邻家少女,一位气质容颜俱佳的报幕员,把舞台让给每一位来求学的学子们。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遇见渌江书院,使我这颗浮躁的心多了一分淡定和从容。站在江岸注视着江水,我忽然领悟到人性中的欲望就如同这渌江里泛起的浪花,最终会随这滚滚江水消逝在茫茫大海中。
渌江书院的历史和文化深深撼了我,也让我对读书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在陌生的地方找到内心的平静并获得人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