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学期之始,继而迎来了教师尊享的节日——教师节。每年此刻,尊师重教的美德常被频频提及,不少家庭选择以“谢师宴”的形式来感谢成长道路上恩师们的。有人误认为谢师宴是复兴古礼的象征。其实不然,古代尊师重教有着专门的礼仪,那便是“释菜礼”。
释菜礼:传统礼仪之轻情重义
关于释菜礼,有一则古老的传说。汉朝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了孔子在困顿中仍抚琴教书的情景,弟子颜回则每日从野外采摘野菜放在孔子的住处门口行礼致敬。这则故事体现了古人对释菜礼的重视——礼轻情意重。释菜礼的实质并不在于礼物的轻重,而在于表达内心的尊重与求学的决心。
在古代,尤其是在周朝,释菜礼是一种举国重视的礼仪。记载于《周礼》中的释菜礼并非随意举行,而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礼记》中就有关于释菜礼的详细记载,分为春入学释菜合舞等多种形式。周朝非常重视教育,释菜礼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被视为培养君子人格的第一要义。
释菜礼的历史并非一成不变。从汉始,释菜礼曾一度被冷落,直到南齐时期才又有记录。释菜礼与释奠礼在历史长河中交织,逐渐融合。到了唐代,释菜礼与释奠礼基本混为一谈,但在大学开学典礼仪式上仍保留着祭献先哲的传统。
宋元明清时期,释菜礼逐渐受到重视。宋代大儒朱熹曾亲自带领弟子举行释菜礼,以示尊师重教。明代以后,释菜礼在官方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在民间兴旺,也成为了官方的重要礼仪之一。清代国子监的释菜礼仪程更是复杂许多,参与人员众多,过程庄重肃穆。
梳理释菜礼的历史流变,我们发现这一古老礼仪经历了不同朝代的起起落落,但其核心价值始终不变——尊师重教。如今,虽然社会、西学东渐,这些古老的礼制大多已被摒弃,但在学生入学之际,仍有学校提倡复兴传统礼仪,以期继承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在仪式感中体验道德规范。
除了释菜礼外,古代还有许多与考生相关的宴会。如唐代的“鹿鸣宴”,是员为新科举人举行的一种宴请;还有宋代的“琼林宴”,是皇帝为庆祝登科进士而设的宴会。这些宴会虽然热闹隆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也逐渐被废弃了。
如今我们讨论复兴传统礼仪并非简单照搬古制,而是应该为传统的礼仪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并实践如何将尊师重教这一核心价值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和新的实践方式不断涌现让古老的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和生命力这样才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更有益于培育现代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