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十大流行语”,其中“杠精”一词赫然在列,并随后被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选为“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
“杠精”,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喜欢抬杠的人。其中,“杠”字代表抬杠,而“精”则有精灵、精怪之意。具体来说,“杠精”指的是那些将抬杠发挥到极致的人,即那些为找茬而争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当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总有一群人前来挑衅。他们往往不去探究真相,也不求是非分明,只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争论而争论。他们以抬杠为己任,因此被人们戏称为“杠精”。
那么,“杠精”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网友们喜欢用各种表情包和漫画来描绘他们。过去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幅关于“杠精”的漫画:一个女生向一个“杠精”表白,并要求见他母亲。然而“杠精”却以一种极端的理由拒绝了,因为他认为“杠精”不配拥有母亲。可惜的是,这幅漫画已经淹没在众多的“杠精”表情包中。实际上,“杠精”的流行,正是源于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感。
对于同一现象的理解,似乎日本人与我们有所不同。最近,一位日本网友在推特上总结了“杠精”和“键盘侠”的特征,得到了数万网友的点赞认同。这些特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低下、被害妄想症强烈、情绪不稳定等,以及自视过高、意识不到自己的嫉妒、以个人情感作为善恶标准等。对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停滞不前却不愿努力改善的人,以及那些把中伤他人当作自己优秀表现的人,日本网友也有着相似的观察和总结。
在英语中,有一种说法可以很准确地描述“抬杠”的精髓,那就是不讲道理。翻译张璐曾将“你这是抬杠”翻译为:“Don’t be so unreasonable in asking this questions.”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点出了“抬杠”的核心:即用看似合理的方式行不讲道理之实。“杠精”就是那些擅长以貌似合理的方式表现出不讲道理行为的人。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喜欢与他人争论的人。
如果我们想用一个简单的词或短语来代表“杠精”,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些同义词,比如“爱挑刺儿的人”、“吹毛求疵的人”。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称之为a picky/fussy person。如果你想劝解某人不要那么“杠精”,你可以说:“Don’t be so picky/fussy.”
“杠精”往往也是一些愤世嫉俗的人,所以我们也可以用a cynical person来代表“杠精”。cynical作为形容词,意味着愤世嫉俗的。针对如何应对“杠精”,网络上有着长篇累牍的讨论,提出了各种方法和措施。也有网友用一句话来回应那些对自己要求不严、对他人的要求却过于苛刻的人:“你敢不敢用你那宽松的标准来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