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的季节之旅:春分的探索与故事
视频即将加载完成...
在农历的某一天,北京时间3月21日的清晨,我们迎来了春天的“C位”节气——春分。
春分,这个节气是如何被确定的呢?它代表的是一个时间点还是一段时间?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有趣的习俗和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份“季节的学习笔记”。
圭表,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之一,自古便被古人用来计量时间。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根据圭表上日影的长短来量化时间,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二十四节气。
根据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测量结果,春分时日影的长度为六尺六寸六分。而冬至时影长最长,为一丈五尺九寸;夏至时影长最短,为二尺三寸。这些都是古人通过圭表测影,对季节的深刻认识。
古人最初通过圭表测影,先确定了冬至与夏至,再将它们平分,得到四时。再进一步平分确认,得到了八节,每节三等分,最终确定了二十四气。这其中又分为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
现代人们将这二十四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春分便是其中的一员。通过持续的天文气象观测,后人把对太阳的观测编制到历法中,《时宪历》首次采用了空间方法来划分二十四节气。如今,现代天文学将太阳的运行轨迹黄道划分成24段,太阳每移动15度就代表一个节气。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介绍道,当太阳运行到黄道与赤道的交点时,便是春分时刻的到来。在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获得等量的光和热。
春分不仅是一种天文学上的时间点,它还蕴人的时间哲学。春分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春耕的开始。春分也是暖的伊始,民间有送春牛、吃春菜等传统习俗。
那么为什么春分会有立蛋的习俗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萧放解释道,其实四季都可以立蛋,春分立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顺应天时的观念。
此刻,春已至,花已开。愿你珍惜时光,奔赴心中的热爱与向往。
特别鸣谢: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以及所有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