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惧自苦,因恐而苦。——谚语
人们为何会感到恐惧?答案深藏于内心,那便是对于失去的担忧。恐惧的根源,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患得患失。
常人不敢与比自己更为出色的人结交,多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担心被对方看轻或是束缚。他们对于未知事物充满警惕,因不清楚其是否有利于自身。当需要拒绝他人的请求时,他们常常心怀愧疚,害怕给他人带来不便或是不悦。在权益被侵犯时,他们更是畏惧于维护自己的,生怕遭到报复。
一、恐惧的代价
普通人往往不知道,越是恐惧,生活越是辛苦。若不敢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对方可能会得寸进尺,提出更多要求。若不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人可能会轻易侵犯。若不尝试与优秀的人交流,就会失去提升自我认知甚至改变命运的机会。若不愿跳出舒适圈,学习新的技能,就可能在新技术兴起时被社会淘汰。越是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越是牵挂、惦念,软肋就越多,越容易被人拿捏、胁迫、控制。
二、战胜恐惧的智慧
《心经》中言:“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即没有牵挂和惦念,就没有恐惧。挂碍即对人对事的牵挂与惦念。过于在乎则容易产生恐惧。那么如何做到不在乎、少在乎呢?记住一句话:失去也未必是坏事。
他人不认可、不喜欢、拒绝或离开我,不会影响我享受生活的美好,不会阻碍我做自己喜欢的事、结交新朋友、自我欣赏和提升。即使失业或经济拮据,也可以调整方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不放弃,失去的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即使受骗或受伤,也可以通过智慧和合法的途径挽回损失,吸取教训并帮助他人。健康固然重要,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何必惧怕?
三、无畏前行的人生哲学
谭咏麟的歌曲《活得潇洒》中的歌词给予我极大的精神力量。每次遭遇困境时,我都会想起那句歌词,重新找回前行的勇气。那句歌词讲述了失去与得到的循环,让我明白人生无常但充满希望。既然得到与失去都是暂时的,还有什么值得恐惧和执着的呢?我们应该潇洒地生活,因为未来总会有新的惊喜等待着我们。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无畏前行,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