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祭祖之时,这一传统习俗是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用以纪念祖先的庄重节日。无论工作如何繁忙,我都会尽量抽空返回故乡,向神灵敬香献酒,以表敬意。
在这次返乡的祭祖过程中,我竟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多数农村地区都有所体现。各位读者,你们那里是否也有这些现象呢?
当前,农村的年轻人中有一部分成功考入大学,毕业后便选择留在城市发展,不愿回到乡村。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在发展中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力。另一部分年轻人则选择前往城市打工,即便他们的子女将他们接到城市生活,但大多数老人仍然坚持守着自己的宅基地,带着深深的家乡情结。他们也害怕成为子女的负担,这就导致了农村老人数量的增多。
在我的记忆中,农村人家通常都有几亩地。清明时节也是一年中农忙的时候,但这次回家我却发现许多田地都荒芜着,杂草丛生,无人照料。只有几户人家的老者,年龄大多在六七十岁,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与他们闲聊时,他们告诉我他们不想放弃这几亩地,也不愿将其承包出去,因为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回想几年前,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忙碌的景象。然而现在这种场景已经难以再现了。许多人表示,种地一年辛劳所得不多,不如外出打工赚得多。
据我叔叔所说,现在村里的光棍数量不少,其中不乏本分、会过日子的青年人。几年前虽然也有找不到伴侣的单身男子,但数量相对较少。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如土房变成了平房、甚至有的还建起了两三层楼房。然而奇怪的是,现在的姑娘们不愿意嫁到农村来,她们要求在城里有一套商品房和一辆好车作为结婚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彩礼、五金和各种婚礼准备等开销,办一场婚礼下来往往需要近百万的费用。而在农村的收入却往往很低。因此不少人感叹媳妇儿、结不起婚的无奈和无力感。
这次回家我还发现,虽然农村的自建房越来越多,但真正有人居住的却不多。许多房子都空着。一些在外打工攒了钱的人会回到家乡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房子。然而这些房子往往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会有人居住几天后便再次回到城市打工生活年复一年如此循环往返。
各位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些农村地区的怪现象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并分享您的观点我们一起期待下期的交流与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