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们,我是文海游语者。每天我将带您探索一个成语的奥秘,轻松增长知识。
◆今日分享的成语是“以石投玉”。
在唐代,有两名才子,一名叫做赵嘏(读音gǔ),另一名则叫做常建。常建十分敬佩赵嘏的诗才,梦想得到赵嘏的指导。
有一天,常建得知赵嘏即将前往苏州的灵岩寺游览,他心中暗自欢喜,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他抢在赵嘏之前抵达灵岩寺,在赵嘏必经之路的一处墙壁上,特意题写了半首诗以作铺垫。
后来赵嘏到达灵岩寺时,果真看到了那半首诗。他随即灵感迸发,续上了后半首,完成了一首完整的诗作。常建的诗句质朴无华,如同平淡的石头,而赵嘏的诗句则如美玉般灵动。
常建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诗句引出了赵嘏更精彩的诗句,最终形成了一首完整的诗作。后人便将这个故事概括为“以石投玉”的成语。(故事源于《传灯录》)
“以石投玉”常常用来比喻用较为普通或平庸的事物来引出更为高明或宝贵的见解。
【译文1】用相似的事物去迷惑敌人,使其在无知的状态下被击败。
【译文2】用微小或平凡的事物来引出大的、有价值的见解或事物。
【总结】
◇从赵嘏的角度看,他看到墙上的诗后并未因常建先题而有所顾虑,反而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这告诉我们面对机会时,要敢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不要因为担心比较或失败而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