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瓶发个幽默说说

2025-04-2105:18:55创业资讯0

医者之心:诊所的点滴见闻

文|医道探索

编辑|医心之镜

本文并非意在激化医患矛盾,而是分享我近期因感冒所经历的社区诊所治疗过程和一些观察。此次经历与感受,或许值得更多人深思。

四天前我参与了一场考试后,发现自己有些不适,嗓音嘶哑并伴有轻微咳嗽。起初并未在意,只是在家自行服用了些物。然而病情并未好转,于是某晚我决定前往小区附近的诊所就诊。

诊所的初印象

那是我首次踏入这个诊所,环境简洁明了。我首先向诊所的老板叙述了自己的病情,随后被介绍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夫。在测量体温后,老大夫告诉我我发炎,需打吊瓶进行治疗。

打吊瓶的三天

连续三天,我每天都来诊所打吊瓶。但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无论是病情变化如何,诊所总是直接按照同一张方给我输液。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日益严重,令我感到非常困扰。

我见闻的点滴

事件一:一视同仁的输液治疗 我观察到,在这个诊所里,许多感冒的患者都会被直接安排打吊瓶。无论病情轻重,消炎、止咳、退烧等液一并输入。这让我对这种治疗方式产生了疑问。

事件二:小夫妻的无奈离开 一天晚上,一对年轻夫妇带着疼痛难忍的男子前来就诊。他们希望打吊瓶来快速止疼。但因时间已晚,诊所即将关门,老板建议他们去医院。尽管小年轻夫妇苦苦哀求,但老板仍坚持拒绝开并让他们离开。

事件三:对医者责任的思考 我还目睹了一位老太太因诊所未问清病史而开错物的情况。她因高血糖而担心物含糖量过高,但医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让我对医者的责任和专业性产生了思考。

医者应有的态度

我认为,作为医者,应该了解患者的现有状况和病史,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疗。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统一的治疗方案和打吊瓶来解决所有问题。感冒等小病虽常见,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呼吁

我们作为普通人或许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现状,但我们可以呼吁更多医者关注人性与医德。在追求仁心的更应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感受。

——END——

点赞、关注【医道探索】

一起用专业、理性的视角看待与健康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