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气势的团队上场音乐

2025-04-2108:49:05创业资讯0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持续走高,已突破85大关,并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这部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其配乐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为整部电影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令众多网友为之“上头”。

宝莲盛开,侗歌空灵引人入胜

在《哪吒2》中,宝莲盛开的场景伴随着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侗族大歌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它以“众低独高”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展现了侗族通过歌曲传达情感和记录历史的传统。

电影音乐的创作者杨芮为了呈现东方神话的神圣感,选择了侗族大歌作为电影的配乐之一。他专程前往贵州深山,与侗族歌者一起排练,最终将金属打击乐器与侗族歌者空灵、奇幻的音色融合,为电影增添了一抹“仙气”。

唢呐高亢,力量与情感的释放

电影中,唢呐的运用尤为出色。当唢呐声响起,观众的情绪也被推向了。负责电影原创音乐的朱芸编介绍,电影的主旋律中用了八支唢呐来推进故事,与第一部相呼应。唢呐作为代表性的管乐器,其高亢的音色与哪吒的力量、叛逆以及执着相得益彰,将观众带入情境之中。

呼麦低沉,远古兽音的震撼

在天元鼎缓缓下沉的场景中,呼麦的配乐让观众感到“头皮,汗毛直立”。呼麦又称喉音唱法,是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运用纯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及以上声部。这种低沉的音色极具穿透力,营造出又庄重的听感。

弦乐与箫声,威严与慈祥的交织

电影中东海龙王敖光变换形的场景,音乐创作团队选择了弦乐与合唱,营造出恢宏的气势。加入传统乐器箫的演奏,则体现了父爱的温润细腻。不仅如此,其他龙王也有自己的专属配乐,成为讲故事的关键元素。

土拨鼠亮相,音乐创意思维的碰撞

当土拨鼠出现在大银幕上时,创作团队为其设计了特别的背景音乐。他们尝试将大三弦的诙谐节奏与打击乐的悬疑音色交织,再加入仿动物啼叫的埙声和特色鼓声,为土拨鼠赋予了笨拙呆萌的特性,同时留足了悬念。

角色曲与片尾曲,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随着《哪吒2》的热播,角色曲《就是哪吒》和片尾曲《在故事的最终》也一同出圈。两首歌的作曲者唐汉霄在创作过程中,将唢呐的“冲破一切的音色”与哪吒的性格相融合,表达了与命运的抗争以及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网友们纷纷表示,《哪吒2》不仅在视觉上带来了震撼,也献上了一场音乐的盛宴。影片中融合了琵琶、笛箫等传统乐器,快板、弦等地方曲艺,还有国际乐团的加入,传统与未来、与世界的音乐元素共同奏出了一曲新的交响。

你对《哪吒2》中的哪段音乐印象最深刻?写下你的留言与我们分享吧!让我们一起寻找影片中的“彩蛋”。

来源:改编自日报客户端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