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常常被习惯所塑造,以为自己生来就是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总以为父母的关爱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将我们的生命润泽得无比饱满。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们逐渐长大,却突然发现父母并非无差别的爱,而自己竟是那个被忽视的孩子。
这样的真相确实令人痛心,让人心生怨恨,甚至因此与父母反目成仇,兄弟姐妹之间也产生了隔阂。但从血脉和人性角度来看,与亲人断绝关系无疑是一种令人心痛的决定。我们既不想与亲人结怨,又不想被父母持续忽视,这种矛盾心理让人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关系,赢得家庭的和睦,我们千万不能任其发展下去。
一、父母的偏爱,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我的大舅家有四个儿女,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在家庭中并不受宠,因为家境贫寒,再加上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父母觉得养育一个女孩长大后也不是主要劳动力,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大舅和大舅妈却对最小的儿子宠爱有加,甚至想方设法送他去远方读书。这个女儿在十六岁时就辍学外出打工,大舅却不断向她索要钱财,用以支持小儿子读书和日常开销。这种偏心的现象在家庭中屡见不鲜。
从大舅家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偏心的原因多种多样。父母的观念和偏好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子女的出生顺序、学习成绩以及与父母的互动方式也会影响父母的态度。子女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家庭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二、面对偏心的父母,要学会改变
虽然父母的偏爱让我们感到痛苦和失望,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整个家庭。道德摆在我们面前,即使父母过世后,家庭关系也需要我们用心维护。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家庭关系的改善需要我们和父母的共同努力。以下是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我们改善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第一点:保持距离。我们不需要过于关注家庭中的琐事和争执,少问少闻可以让我们从繁琐的事情中抽身而出。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点:孝顺有度。孝顺是的传统美德但愚孝却不可取。我们应该在孝顺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一味迁就父母的无理要求。
第三点:放宽心胸。过去的恩怨情仇不必再提我们应该放下计较心平气和地与家人交流商议好未来的规划和规则。
三、父母也应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这里也要提醒父母们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管理孩子要听取孩子的建议和意见与孩子建立共情力。爱是双向的父母不应该单方面索要孩子的爱而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养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好好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只有这样当自己老了孩子才会真心反哺自己。
虽然社会都在推崇孝道但孝顺也要讲道理。父慈子孝子孝父心宽半斤对八两家庭关系的和谐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理解。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仅供欣赏不做他用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够触动你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的人生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