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1月起,天津滨海新区在审批制度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一枚公章替代了原有的109枚公章,这一有效地了权力分散和公章繁复的难题。过去数年,此项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如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所述,“以前企业若要启动新项目,往往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奔波,如今则只需前往一处,即可完成审批。审批流程的精简和标准化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使得企业能更专注于业务发展。”
在此基础上,天津市继续推出一系列行政审批措施,如同施展“组合拳”。统计数据显示,五年内新增市场主体达到了49.8万户。不久前,赵女士在天津河西区行政管理审批中心办理企业注册时体验到了全新的服务流程。她通过新上线的企业名称网上申报系统迅速完成了自主申报,整个过程仅需几分钟,相较以往的一两天时间大大缩短。赵女士对此赞不绝口,“现在可以立即自主选择公司名称,无需再为繁琐的手续多次往返。”
这一便捷的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是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借助“互联网+”技术简化办事流程的成果之一。秉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理念,天津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的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改造。目前,滨海新区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商事登记的全部网上。申请人无需出门即可提交申请,工作人员可随时提供全天候的审批服务。这一“互联网+”的应用不仅让行政审批更加高效,还使项目整体审批效率提高了40%以上。“五证合一”、“一证一账一票”等业务现在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行政审批处副查晓冬表示,“的本质是赋予企业更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竭尽所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网上上报,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并一次性完成上报和核准。”这一使得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与此天津市还于2017年启动了“双万双服”活动,旨在通过万名帮扶万家企业的高效服务来加强企业发展。驻点、天津高新区发改局朱笑笑表示,“通过前期的帮扶工作,我们了解了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推出的具有高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并加速时间。”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发展成本并提高效率。
通过“减法”和“加法”的组合拳策略,天津市正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潜力。这一系列措施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动能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