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悠久的历史卷轴,骏马的英姿频繁显现于世。古籍中《穆天子传》所述:周穆王驾驭八骏驰骋天下,行径三万五千余里,会晤西王母。他所驾驭的马车由八匹骏马组成,分别是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以及山子。
在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关于“八骏”的说法多种多样。晋代王嘉所著《拾遗记》记载了不同的八骏之名:一为绝地,二为翻羽,三为奔霄,四为越影,其余分别是逾晖、超光、腾雾以及挟翼。
唐太宗对马情有独钟,他的征战生涯中,有六匹战马伴随其左右。这六匹战马的英名在唐太宗的昭陵得以永存,由画家阎立本绘画,工艺家阎立德雕刻,形成了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浮雕。
唐代盛世,人们对马怀有特别的钟爱。盛行的马球运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出土的唐三彩中,马的形象色彩斑斓,形态艳丽,宛如画中之宝。
时光荏苒至清代,马成为了画家们的心头好。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了《郊原牧马图》,亦称《八骏图》。画中八匹马生动活泼,或卧或立,或食草或嬉戏,栩栩如生。外籍画家艾启蒙也以其精湛的画技描绘了八匹骏马,与真马大小相仿,均为名贵的进口良驹。
近现代画马的高手徐悲鸿,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马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八骏图》气势磅礴,如铁流滚滚,给人以动感与活力。
那么,这备受追捧的“网红”古早形象——马,又承载了哪些美好的精神寓意呢?在十二生肖中,马位居第七,与地支中的“午”相对应。午时代表正南方,阳光最强烈之时。若以季节而论,六月正农人辛勤耕作之时节。马的活泼有力正好代表了此时的活力与动力。
形神俱佳的马不仅外观饱满有力、线条优美,其内里更蕴藏了无数的美丽与力量。温驯中又不失桀骜之气,既不倚强凌弱也不卑微屈服。这种风采与神韵令人类为之倾倒。
马是忠诚与奉献的象征。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战场上它们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许多流传下来的良马并非战死沙场而是为主人尽忠而累倒。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效犬马之劳”的最好诠释。
马更是成功与胜利的代名词。它那“倔强、好胜、奋进、不服输”的精神与人类向着目标不屈不挠的精神相互呼应。“天马行空、独往独来”,“马到成功、旗开得胜”便是其最好的诠释。
马还是高贵与正义的化身。它代表着修养与高贵。龙马即是仁慈之马也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华夏精神的主体代表。它是保家卫国惩恶扬善的英雄是匡扶正义驰骋翱翔的代表。
不仅如此,《易经》中还以马象征君子与金玉比拟贤能人才。《千里马》的故事更是让我们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天方夜谭》里也有提到过,“马上”二字常常代表着立即与迅速。这也正符合了人们对进取向上精神的追求和向往——象征着人们“不畏艰险、乐观开拓”的精神风貌。
在历史的进程中无论是古时耕作还是现今驰骋沙场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对马的赞美和敬仰永远都是根深蒂固的这份赞美和敬仰也将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和神韵。人与马的深厚情感就如同歌词所唱那般“一刻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