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按劳分配

2025-04-2202:46:17创业资讯0

人们对于分配制度的期望

人们普遍期望能够按照劳动的多少和成果的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的分配方式似乎最为公平。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却使得这种理想的分配方式难以完全实现。

在现实社会中,生产关系呈现多样化,经济运行方式也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段。劳动与劳动成果往往出现分离,个人的劳动成果只有融入到集体的劳动成果中,才能最终体现在用来交换的产品(即劳动成果)的价值之中。例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交织,使得劳动的内涵变得丰富而复杂。脑力劳动的内潜性和成果的多样性、复杂性都使得其难以测量和评估,且这种评估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按劳分配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很多时候只能是一种名义上的、象征性的存在。

在经济内部,按能分配却成为了一种更为现实的分配办法。国营企业通常以按能分配为基础,同时辅以按劳分配的制度。按能分配有利于深度挖掘并发挥员工的职业潜能,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劳动效率与效益,最大程度地创造社会财富。

这里所说的“能”,并非我们一般理解的能力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具体化、格式化的能力。例如,管理人员根据职务的高低进行分配,技术人员根据技术等级领取报酬,而操作人员(即工人)则是根据技能等级来确定收入。这种分配方式将技术人员的范围扩大到了包括人、财、物的管理,虽然与传统的管理人员在职务等级上有所区别,但都是以技术等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按能分配的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因为它有具体、易辨的凭证,如等级、职务任命文件等。这种分配方式也受到了质疑和批评。一些年轻员工,虽然等级较低,但可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干劲,却对工作时间较长的年长者心存不服。这是因为这种格式化的能力与企业真正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有时甚至是脱节的。

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按能分配的准确性。一个不科学的评价系统可能会被或个人主观意志所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失真。高能力的员工就像高功率的机器,其产出并不一定与工作时长成正比。这涉及到机器的开动率问题,即规定时间内的工作效率。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员工在工作中分心的情况,如开着电脑看股票等行为,这也成为了一种质疑的声音。

尽管如此,按能分配仍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能够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掌握生产经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提高可用于商品交换的劳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所必需的。要使按能分配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定员定编、定额及考核制度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能高位、能配其位、各尽所能的分配目标。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