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华夏儿女就承袭了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的传统。他们因地制宜,凭着勤劳的双手,把家园打扮得生机勃勃。他们的实践经验凝聚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字字珠玑,富含哲理,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以及“山上植满树,犹如筑起水库”等谚语,正是我们先辈们对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视的体现。在他们的心中,绿化不仅是一种公益活动,更是致富的途径。比如“春回大地时,绿化争先机”,“植树造林,”,这些谚语生动地表达了这一点。
对于一些经济林木,如苹果、梨、杏、枣、柑橘和茶树等,劳动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精心照料。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们会高兴地吟咏:“宅旁果树繁茂,胜过小粮仓”,“果树丰收,财富自然来”等。这些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植树劳动致富的喜悦。
植树的时间和方法,劳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机莫过于清明节”,“冬季栽竹,立春种树”。从地域角度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保水工作是植树成功的关键。而南方地区则有其独特的植树技巧和时机,“雨后种竹正当时”,“七九,种花植柳正适宜”。这些谚语教导人们要根据时令和地域特点进行植树和养护。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植树造林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比如“人要学知识,山要搞绿化”,“植树种花,美化环境”,这些谚语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植树造林不仅需要热情,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把握好时机。如“春季种树,夏季管树,冬季护林不可大意”,“栽树要带着老土,这样容易成活”等。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来吧。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山川再次秀美,让家园充满绿色。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赤土岭文协微信公众号(CCEA2016),一起传播三线文化,增强国际交流。
投稿邮箱:
【本期专栏411】
本期编辑:凌峰
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让绿色成为我们生活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