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愚公移山》——神话与现代的融合
将《列子》中经典的寓言故事转化为一部300字动画电影的《新愚公移山》,令人不禁好奇,这背后是否符合“创作法则”。初见炫动传播出品的这部作品,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其主题缺少了现代感,没有紧迫的危机,也没有依赖个人努力解决问题的情节。在现代思维下,我们是否曾思考过愚公为何不选择搬家?传统神话故事是否还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这些问题,也是许多人的成见所在。
电影《新愚公移山》已定档9月10日,最初仅计划在一二线城市上映。在十城百场点映活动展开后,观众的热情反应让炫动传播改变了原计划。“我们决定在全国一万多家影院放映这部作品。”G炫动传播的总经理郭炜华如此表示。
那么,这部小成本的二维动画电影是如何打破“成见”,让大人和孩子都爱看的呢?
故事的两层深度
近期,有公司联系炫动传播,为《新愚公移山》制作英文版译配,希望该片能在明年北美地区上映。故事中的“山不是自己搬掉的,而是借助了神力”,这一矛盾曾是制作者心中的难题。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故事在西方更易被观众接受。
为了使传统神话在当下焕发新生,创作团队进行了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他们寻找新的时代命题,集结了迪士尼()原创意总监马克·汉德勒、著名编剧以及国内外一流主创团队。团队深入陕西、山西、河南等地采风,从“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型中发掘和发展了更具当代关切、国际视野的世界观与趣味点。
《新愚公移山》的视觉呈现
在定档海报中,愚公与儿子清风站在九色鹿的头顶,腾驾于云雾之上,背后有微光等山神共同守护。这一画面,父子同望远处的表情,显示出征服大山的坚决,也透露出这是一个关于代际成长的故事。
动画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新愚公移山》的主要戏剧冲突被发展为父子之间的矛盾。“清风”的原型源于《列子》中记载的邻人。山,被视为心中的成见,而老一辈的话语权与新一代的意见交流,人类与山中精灵的共存方案,这些新情节的加入,都试图用当代视角拓展传统经典的外延。
社会反响与未来计划
《新愚公移山》的点映活动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收到了来自观众和业内的良好反响。炫动传播决定把拷贝数翻倍,以响应这一良性互动。观众的热情和院线经理的排片意愿都表明了这部作品的成功。
作为动画的主力军,炫动传播不仅从《新愚公移山》出发,还将推出“炫动神话宇宙”系列电影,如《创世诸神纪之女娲补天》等。他们也计划打造“炫动科幻宇宙”,以开启动画的新篇章。
在郭炜华看来,“宇宙”化发展是受了漫威电影的启发,通过打造IP矩阵,可以降低故事培育的机会成本,便于动画资产的积累。虽然动画生产端已出现西游、封神、科幻等“宇宙”方向,但发掘“创世神话宇宙”仍具有挑战性。未来,炫动传播还打算继续探索神农、黄帝的故事,慢慢创作新的文本。
《新愚公移山》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部作品的胜利,更是动画行业努力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它以新的视角和方式,将传统神话与现代思维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