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学科之中,哪一门课业最为耗费心力呢?
在高等学府的课堂里,哪些科目可以激发我们无限想象力并转化成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又有哪些科目在考察时,我们无需担忧分数与考试?对于每一位追求技术精湛的工科学生而言,都将经历一段别具一格的实习历练。这便是金属工艺实习,它的全称是金工实习,是每一位工科学子实践初心的舞台——将基础的科学理论与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中的实践,将脑海中的数字与图形转化为手中的真实作品。
“刚踏入大学校园,就听说我们的专业有金工实习,要亲手打造一把小锤子。”一位新生如此描述。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小李的视角,一探究竟这个引人入胜的小锤子制作过程。
这是实习的初始步骤。一个尺寸略显不精确的铁块,需要我们将其六个面逐一磨平。难就难在每个面都需要调整至水平位置,反复多次操作,直至达到精确的尺寸要求,方可进入下一步。
经过“铣削”的洗礼后,接下来是最为辛苦的一环——钳工。
钳工之难,难在需要使用锯条一点一滴地将铁块锯开,这不仅需要巨大的体力付出,还需要对尺寸变化的精准把握。“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铁块需要被精确锯开,需要使出很大的力气,稍有不慎就会锯多。”一位经历过钳工的同学这样形容。从图纸上的线条到手中真实的作品,这其中的转变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双重付出。实习车间里,同学们反复进行着同样的动作,汗水如雨滴般滑落。
然后是一个神奇的工种——车工。在旋转与直线运动的完美结合下,一个完美的回转体就这样诞生了。从画线到开车操作,从粗加工到细加工,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工具,将尺寸精确到毫米以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锤柄得以完成。
通过钳工和车工等一系列步骤后,一把完全由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小锤子就这样问世了!
在科技的推动下,现代的车床可以实现在自动控制下的操作。在金工实习现场,同学们可以用电脑绘制设计图样,然后数控机床便能按照同学们的设计理念加工出艺术品。
然而金工实习的内容远不止于此。锻造、铸造、焊接、数控技术等都是实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体验不同加工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经验丰富的师傅交流探讨,我们不仅能学到技能,更能够深刻体验将科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制造操作过程。
“深究学理,振兴科工,重实践轻空谈”这句歌词镌刻在天津大学的校歌中。而作为最基础的工科技能之一——金工实习——它让我们有机会接近这句歌词所描述的情景走近工科人最初的理想与是每一位工科生“工匠精神”的启蒙课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让我们一起聊聊你金工实习中的难忘瞬间和其中的酸甜苦辣!
——文/刘寅飞
图/李凌峰 刘帅 袁航
底图制作/李铮 李嘉琪
编辑/周诤 刘寅飞
今日编辑/余巧婧
「天津大学新媒体中心」
投稿 &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