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有一个叫曾子洋的学子,来自树德中学宁夏校区的2016班。
诗句的起伏犹如交错而动听的旋律,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如今,对诗文的热情与欣赏的时光似乎在渐渐流逝,很难再有如读安意如的《人生初见之刻》那样的体验,那种能够透过明快生动的文字,品出诗词中深沉而又动人的情感和如烟如雨的故事。
自秦汉至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诗文就如同精巧的朱玉,被历史这巨大的碧玉盘所收藏,敲击出令人心动的清脆乐章。我们倾听前人的吟唱,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深远。
那么,我们为何要读诗文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些泛黄的纸张虽然随时间老去,但在我们的记忆中却生生不息,如同一棵繁茂的树,不断地生长、繁衍。
简单来说,读诗文是为了增长知识,传承文明,陶冶情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读诗文的感觉就像是对的超脱物质的追求,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文悸动。诗词如同时间深处的美酒,历经岁月沉淀,愈久弥新。每当翻开它,都能闻到浓郁的香气。
在我们的文明构建中,诗文是不可或缺的砖瓦。艺术就像那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脸上带着诗文的笑靥。这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一种立体的文化印记。
诗文的存留使我们能在时空中穿行而不仅仅是在空间中移动。无论是杜工部的沉郁顿挫,还是李太白的豪放浪漫,都通过诗句呈现给我们。即使隔着千百年的时间和变迁,我们也能在诗文中找到与古人共鸣的心境。
没有人知道,甚至连作者也无法预知,我们竟能从简短的诗句中体会到纤细优雅或辽阔哀伤的意境,并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情感。说起这似乎简单,但却是何等奇妙的事情!
“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等诗词,不论深奥或实在的理由,单看诗词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欣赏和阅读。
《人生初见之刻》作为一本散文集,或许有些过于华丽的文字描述,但无法否认的是它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情是如此地令人动容。诗词其实是非常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以最脆弱的身躯传承了最沉重的情感。只愿每一次与它相遇都能如同初见,怀揣着最初的懵懂与珍视之情。
——这就是我们读诗文的意义所在。
【“少年派”栏目征文启事】
1. 征文对象: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
2. 作文体裁不限,字数在500至1200字之间。必须是作者自己创作的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并且是第一次投稿(未在其他公开出版的报刊发表过)。请勿“一稿多投”。
3. 投稿时,请直接将作文写在邮件正文中,不要使用附件形式。
4. 请务必在邮件中留下详细的学校、班级及个人姓名信息,并提供能够接收邮局汇款单的详细地址、学生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如愿意,可附加自我简介和照片。
5. 部分优秀作品将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
6. 投稿邮箱:,邮件标题前请标注“少年派”字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我们将给予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