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敏讷
从碧口出发,穿越青川,我踏上了前往甘肃最南端的旅程。那里有一个坐落在北纬33度的村落,名为李子坝,被誉为“陇上南来的第一村”。尽管路途遥远,但心中却满载着期待。
李子坝,静谧地坐落在摩天岭南坡,像一位隐士在这少有人至的地方安居。河道里,石块挤挤挨挨,被青苔覆盖,仿佛披上了青翠的外衣。这些石块见证了李子坝的岁月流转,就像久远的旧时光对它的一片深情和留恋。崖畔上,野桃花悄然绽放,如一位素颜女子,不张扬却为苍翠的群山增添了一抹亮色。
李子坝并非一个有坝的地方,这里高山林立、河谷密布。多雨、多云、多雾,早晚清清凉凉,没有燥热之感。茶树就喜欢这样的地方,它独爱远山,清静而不喧闹。李子坝的茶园得天独厚,云雾缭绕。青石板的路在雨中显得幽静深远,通向一户户人家的竹楼木屋,绿树灰瓦掩映其中。
“高山雨雾出好茶”,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原料。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对于当地人而言,茶树是大自然的馈赠。一山连着一山,一片接着一片,家家种茶,户户卖茶。
雨雾天的时候,山尖被雾气包裹,显得格外安静。行走在茶园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里的茶园连绵数千亩,山脉起伏间都是茶树。茶园里满目苍翠,风轻柔地吹过,空气中弥漫着清香。每一个视角都是一幅画,让人流连忘返。
茶圣陆羽若在此地也一定会被这宁静祥和的氛围所吸引。人与草木共存,茶来自自然草木之精华。陆羽在山水自然中找到了他心目中的茶,将其化作文字。在他48岁那年,《茶经》问世。“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道出了茶的独特魅力。
李子坝自清道光年间就开始种植茶叶。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有10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清明前夕的李子坝茶芽已经长到了最饱满的状态在雨中显得格外鲜绿。采茶讲究早、嫩、勤“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在这里无论是人还是事都讲究“时”字如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般珍贵。民间传说“明前茶贵如金”在李子坝有一个特别的品种叫做“黄金芽”价值堪比黄金。
当地的茶农说清晨采摘的高山龙井鲜茶芽必须当天炒制不能过夜。从摊晾、杀青到扁形、去毫、回锅、精选、提香等一道道工序都不可或缺这是李子坝日常的生活也是让茶香弥漫出来的过程茶味就是李子坝的味道。
印把子是李子坝的一个小地名位于进村的必经之地形似一柄大印手握之处便称印把子。这里虽只住着几户人家但意义非凡走进屋子中堂挂着一副字画中间一个大大的楷体“茶”字左右则写着:陇上茶乡物华天宝南来李坝人杰地灵。这副字画仿佛是李子坝的匾额概括了这里的一切正沉醉于字画之美时一杯新茶已递到手中杯中汤色清亮茶芽在杯中舞动正是新近烤好的李子坝明前茶轻轻嗅一口香气清高有着高山深谷的气韵再细细品味滋味浓爽意蕴悠长。
在李子坝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各种蔬菜长得繁密茂盛从窗户望出去一片翠绿悦目。雨滴从檐头一滴滴落下打在土院子里的青苔上显得格外宁静。
虽然李子坝没有坝但却有李子树。李子树正开花白色的花瓣繁密挂满枝头雨珠儿挂在花嘴上晶莹剔透不忍落下。白色的瓣细黄的蕊储满初春的雨露走进村子里随处可见李子树像给村子的脸蛋上抹了脂噗噗的漂亮极了。
下雨天不能采茶但可以闲庭信步于茶园之中雾气蒙蒙一片让人感到安静和祥和山里的时间仿佛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