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展爱心之行
XXXX年4月11日,经过近五小时的采集过程,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康康(化名)在昆明市成功捐献了200多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慷慨的行动,为一位远方并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回溯至XXXX年10月13日,康康的生日当天,她便报名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从资料入库到最终配型成功,历时500天的漫长等待。在这期间,她需要接种五次抽血化验以及五天的六针“动员针”。最终,成功采集的时刻来临,她终于为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
当她从病下来,吃上第一口热粥时,她说:“希望受捐患者早日康复,能像我这样大口大口地吃饭!”即使手臂上还插着分离机采集导管,她的眼神里充满希望与期待。
康康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不仅获得了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她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她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达800毫升。不仅如此,她还坚定地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奔赴西部,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我来自农村,得益于社会的帮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选择回到农村,为孩子们的世界打开一扇窗,种下一些人生的希望和梦想!”这是康康支教期间的真实写照。在支教期间,她既是数学老师,又是班,还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康康在前往云南省临沧市南屏小学任教前写在日记里的话。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诺言。康康来自内蒙古赤峰市,成为了区第201例、全国第198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完成后,康康希望回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述这一经历,告诉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延续另一个生命的故事。她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做了两件终身难忘的事,她的行为值得我们点赞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