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初秋,迎来新学期的初日。我带着满心期待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课序尚未启动,书籍仍在派发之中,教室里熙熙攘攘的情景让人倍感繁忙。
我大致在教室里待了十几分钟,期间班到来,协助着分发书本。这十几分钟里,我观察到众多同学从教室外抱回书本,其中众生百态尽显。有的同学,以诚朴为本,搬书时力大如牛,那沉甸甸的一摞书就是他们勤奋的见证;有的则狡猾机巧,仅抱十余本。甚至有人,只携带两本书便回归队列。乡村常有谚语:从孩童时的举止可窥其长成。今日所见之情景,与他们日常在校表现相符无异。
在我眼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生活上同样优秀。无论习惯、态度或品性上,他们都远远超越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反之观察那些成绩稍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真可谓慵懒无序,鲜少有全神贯注的时刻。课毕,他们急冲冲离去,行动时竭力寻找省力之处,常会偷懒避事。而那些优秀的学生,无论何种任务都会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偏爱优秀学生并非仅因他们的成绩,更因他们的全面表现。
我并非贬低或轻视那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我深感好奇的是,他们为何会形成这样的习惯?我认为这背后多与家庭环境有关。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的影响更为深远。或许在家中,家长们的生活态度较为随意,孩子便有样学样;亦或是家长对孩子的不够严格,甚至溺爱过度。去年我曾接到家长电话,他们说:“孩子在家我们都不舍得打一下,老师更不应该打。”因此我看到那位学生的行为习惯时深感无奈——逃学、翘课、、抽烟等无所不为。面对这样的家长和孩子,作为教师的我又能如何呢?
在近期家访中我还发现一个现象: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家中教育相对严格;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处于散养状态。我时常思索如何引导这些习惯不佳的学生,并探求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分享您宝贵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共同努力寻找合适的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