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美好,情义尤为可贵。”自古至今,多少墨客文士赞颂了情爱的奇妙与可望而不可及的追寻。无论是在《诗经》的经典,还是在北朝乐府的传唱,再到唐诗宋词的韵律和元曲的婉转,都留下了许多令人陶醉的诗句。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民众对于情诗的喜爱程度,其中有几首情诗备受推崇。排在第三位的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伊人宛在水一方”;第二位则是柳永笔下的《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位居榜首的却是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李之仪的《卜算子》。
这首宋词《卜算子》写道:“我居住在长江源头,你住在长尾端。每日思念你,却无法见到你,只能共同饮用这长江之水。此水何时休止,此恨何时得以终结。只愿你的心如同我的心,定不负相思之苦。”整首词中每一句都是经典,每一句都令人心生感慨。李之仪并未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将平凡的江水与深深的相思之情相联系,展现了他的“非凡之才”,这样的境界实属千年难遇。
人们常常因这首宋词而记住李之仪,但对于他的生平却知之甚少。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出生于无棣(现今山东德州)。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祖父和父亲都曾为官,其父李颀更是进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官至太常少卿。
李之仪自幼便博览群书,不仅在诗文上有着卓越的造诣,而且在书画方面也表现出色。他在二十岁时便考取了进士,其文采和风度得到了范纯仁和苏轼的赏识。范纯仁是范仲淹,与他的交往使李之仪得以结识当时不少的名流。后来他拜入苏轼门下,不仅在学问上有所精进,书法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李之仪的人生中曾有两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第一位是他的原配夫人胡淑修,她是一位名门闺秀,才情出众。他们相伴数十年,共同经历了仕途的风雨。然而在他56岁时,他的妻子不幸离世。据他描述:“在太平州的四年里,经历了丧子妇、病痛、,每一次都艰难挣扎。尤其是妻子去世后更是痛苦不堪。”
面对连续失去亲人、自己也重病缠身的情况,李之仪的生活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就在一位年仅17岁的红颜知己杨姝走进了他的生活。《卜算子》正是他为杨姝所写的一首情深意切的词作。杨氏陪伴李之仪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尽管他们年龄相差甚远却深爱着彼此。
李之仪传世的书法作品不多,《汴堤帖》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件。此帖以行书书写而成纵长28.3厘米、横长35.8厘米共10行96个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中。此帖受到苏轼、黄庭坚的笔法影响藏锋起笔笔画遒劲圆润骨肉均匀牵丝引带展现出他书法上的精湛技艺转折之处多以圆笔为之结字灵活因字而变欹侧的大小不一高低错落之中又不失自然潇洒才子之气尽显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