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市井之间,总有几位中年人围坐在烤肉摊旁,举着酒杯,回忆着90年代那些“一毛钱冰棍”的夏天。而在社交媒体的圈子里,00后的年轻人突然开始分享那些已经褪色的校服照片,感慨万分地说着“学生时代最纯粹”。在这层记忆的滤镜之下,似乎生活的重压、房贷的催缴、职场的微妙关系都被筛选掉了,只留下了那个单纯又美好的时光。
但我们应该思考,那些没有空调的教室或是月薪仅有38元的岁月,真的值得我们重返吗?研究结果却表明,人的大脑对记忆有着筛选机制:那些经历过分手的人在三个月后,痛苦的回忆消退速度会是甜蜜回忆的三倍;而失业者十年后回想的,往往是同事给予的温暖而非上司的冷眼。这就像是人的本能保护机制,让每个普通人在记忆中都能成为主角。
过度的沉浸于回忆也可能是对现实的逃避。当年轻的一始怀念“父母包分配”的时代,中年人反复回味“工厂大锅饭”的味道时,这背后其实是对现今996工作制和35岁职业危机的无声反抗。那些被我们美化过的过去,其实只是反映出现实中的焦虑和不安。
真正的出路并不在过去的岁月里。回想80年代摆地摊的个体户们,他们不会怀念那个需要粮票的时代;而90年代下海的创业者们则正忙碌于接手新的挑战。每个时代都有其挑战和困难,但总有人能够带领我们驶向新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与其在记忆的滤镜中寻找短暂的安慰,不如把此刻的生活努力经营成未来值得怀念的好时光。毕竟,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