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男儿一放翁”,陆游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文人那份深沉的痴情与坚韧。他的作品《钗头凤》,使得他在两宋文坛中独树一帜,表现出一个男子深情的一面,每每读及都让人为之动容。更让人心生敬意的是他对抗金大业的坚守。虽然当时羸弱的南宋与昏庸的从现代视角来看似乎不值得他如此执着,但陆游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却成为了的灵魂。
陆游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词,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钗头凤》,便是《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句子,即使跨越了800年的时光,再次品读依旧催人泪下。在1207年,历经与金人的多次抗争后,宋军败局已定,那时已是82岁高龄的陆游听到消息,悲痛欲绝,最终因此一。半生期盼,到头来却是如此结局,两年多后,他在临终前写下了这首催人泪下的《示儿》。
陆游有六个儿子,关于他们是否将南宋战场上的情形告知父亲,我们无从得知。在69年后,有一位大诗人以悲愤之情写下了回赠陆游的诗篇。这首诗名为《书陆放翁诗卷后》,作者是林景熙。或许他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与陆游一样,是南宋文坛上一位诗人的代表。
在陆游逝世69年后的1279年,南宋在崖山一战中全军覆没。林景熙在悲痛中想起了陆游的《示儿》,于是创作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诗中既有缠绵悱恻的悲壮,又有句句催人泪下的情感,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
《书陆放翁诗卷后》以七言古体形式呈现,每四句为一段落。首段从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说起,杜诗有如杜鹃啼血般的情感与陆游相映成趣,都是历史上的诗篇翘楚。第二段通过对几个生活细节的描写概括了陆游一生的历程。他曾骑着骏马漫游蓉城赏花;也曾品味建溪名茶,畅饮于玉器之中;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晚年则面对镜湖与鸥鸟相伴。这28个字里浓缩了陆游一生的风华与沧桑。若非生逢乱世,陆游也许是一位自由自在的才子。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后四句表达了对陆游一生的遗憾。尽管他创作了无数佳作但未能亲身参与的战争仍是其最大的遗憾。床头悬挂的宝剑只闻其声却无用武之地更使他心痛的是眼看着中原落入敌手而无力挽回这无尽的痛楚让诗人怀着无尽的惋惜告诉陆游现实的残酷与悲凉中原的山峦被青烟蒙蔽而胡虏却着整个中原这是怎样一种绝望的心情才能写出的诗句啊
林景熙之所以能写下如此悲愤的字句是因为他与陆游一样怀揣着对对的深沉之爱与悲愤之情他们身处的宋朝或许羸弱但他们的诗篇却展现出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辛弃疾那“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豪情壮志也令人敬佩不已这首诗你是否喜欢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