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问题,尽管细节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家长常常向我们反映:“老师,我的孩子高二了,整天待在家里,不上学,整天与手机和电脑为伴。晚上熬夜,早上不起,房间的灯一直亮着,枕头下还放着刀子。我该怎么办?”
当家长们来寻求帮助时,他们期望能迅速找到一个解决办法,以解决眼前的困境。这真的不是一种可以通过单一方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说这不是一个单一解决方案的问题。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孩子可以在家里自由地看手机和电脑。
我们听过很多这样的回答:
1. 虽然孩子用手机和电脑来缓解情绪、平静下来似乎可以暂时缓解抑郁和焦虑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办法。
2. 一些家长表示他们无计可施,孩子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发疯、摔东西甚至打人。比如有位家长提到,孩子因为要手机与父亲发生冲突,砸了厨房的推拉门。还有家长说,孩子晚上想玩手机,母亲不同意,孩子甚至卡住母亲的脖子。
3. 很多家长觉得不能与孩子对立,因为孩子可能会或者离家庭更远。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家长眼看着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我们观察到的是,家长们通常的做法要么是成为孩子的敌人,要么是完全顺从孩子。成为孩子的敌人只会导致矛盾升级,而完全顺从孩子则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
引导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制止孩子的行为,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如果我们不在了,他们该怎么办。我们需要让他们体验到现实生活的艰辛,而不是一直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时感到无力。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往往只能通过退让或者让孩子服用精神类物来暂时缓解问题。这并不是一个长久的解决办法。
我们需要明白,尊重孩子是重要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我们的责任和位置。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孩子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规矩。我们需要以稳定、有力的态度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管他们,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而不是不爱他们。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孩子本身,更在于父母自身的成长和面对情绪的能力。当我们在孩子有情绪时能保持稳定、有力量和智慧与孩子对话时,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并改变。父母来做咨询比只让孩子来做咨询更为重要。
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表面问题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是否吃得好、穿得暖这样的小事上,而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更实际的方式如劳动锻炼等来帮助孩子体验生活的真实感受。有些家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过于纠结小事情这其实也让他们在教育中失去了方向感无法确定应该怎样正确地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
爱是父母需要学习的能力只有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才能给予既有爱又有规则的陪伴与成长让孩子在既有爱的环境中又明白社会的规则从而安稳地度过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当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再急于解决而是把这个当成一个成长的机会才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只有当我们拥有了底层的思维逻辑和应对策略我们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并避免后患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