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省健康养生协会】
春季,作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时期,也是调养的重要时节。适时的保养与进补,可以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医理论中,“春夏养阳”的理念被众多养生爱好者所熟知,那么在春天,除了养阳之外,还有哪些养生的要点呢?
要点一:健脾养胃
春天是肝火旺盛的季节,容易导致肝木克制脾土,从而引发脾胃虚弱的症状。在饮食上应避免过多摄入辛辣食物,建议多食用白扁豆、山等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
要点二:滋阴润燥
春季气候多变,时而干燥,容易使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特别是体质偏阴虚的人更应注意滋阴润燥。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大米粥、赤豆粥等清淡食物,少食油腻、甜食以及煎炸食品。
要点三:预防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也是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小白菜、油菜、柿子椒等。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苋菜等富含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呼吸道的健康。适度补充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要点四:注意保暖
尽管春天阳光普照,但天气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衣着方面最好逐渐减少,不要过早穿上夏季的短袖衣物,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暖。
要点五:适度运动
春季是舒缓运动的最佳时期。由于冬季寒冷,人们室外运动较少,身体部分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春季运动应以“慢”为主,推荐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等运动。
要点六:保持心情舒畅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肝气舒达。可以与朋友一起踏青,感受自然的美好;或者在家中摆放一些香气四溢的花卉,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要点七:保证充足睡眠
春季是肝脏的主导季节,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肝脏健康至关重要。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机能的自我修复,缓解一天的疲惫。为了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建议调整睡眠时间,保证规律性,并避免在晚餐时食用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
要点八:食疗调理不可少
随着气温上升,湿气逐渐加重。此时饮食应以清补为原则,重点在于祛湿和清肝。建议多食用具有养肝清肝、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猪肝、枸杞、首乌等。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酸味食品,多食甘味食品以补养脾胃。对于一些“发物”,如羊肉、公鸡等,应忌食以免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引发旧疾。
推荐两款汤品:
一、赤豆土茯苓煲猪骨汤
材料:赤小豆50克,土茯苓15克,炒白扁豆20克,陈皮1瓣,猪骨400克,蜜枣1枚。
烹调方法:猪骨洗净、斩块、焯水备用。将上述材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5小时左右,调入适量盐即可。此汤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适用于体质人群的调理。
二、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15-20克,土茯苓15-20克,陈皮1瓣,淮山20-30克,猪骨400克,蜜枣1枚。
烹调方法:同上。此汤具有健脾胃、祛风湿的功效,特别适合清明前后多雨季节风湿邪气侵袭所致的关节沉重、疼痛、麻痹等症状。
还可尝试黄花菜豆腐排骨汤和三花茶等食疗方法。黄花菜豆腐排骨汤具有清肝宁神的功效,适用于情志不畅、焦虑失眠等症状;三花茶则具有疏肝清肝、祛湿气、明目的作用,适合肝郁气滞、挟湿邪的人群饮用。请注意,黄花菜选用干品时需先焯水再浸泡方可食用;脾胃虚寒者应慎食上述食品及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