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话韵音探究——以入声字之读音变化
在宋朝时期,官话的读音标准被详细记载于《礼部韵略》中。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官话,科举考试中诗词歌赋的考核正是基于文字表达运用能力和官话读音的规范程度。而今,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宋代官话中的入声字读音,并与其后的普通话、客家话进行一番比较。
官话的入声字读音是一个独特且复杂的语音现象。这些入声字在国际音标中可以用特定的单元音来表达,包括[i:]、[i],[ɔ:]、[ɔ],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多元韵母与声母的拼读。在《礼部韵略》中,有一部分内容详细记录了这些入声韵,如“觉部”等。
具体到“觉部”,我们可以发现,宋代官话中的“觉”字读音为“讫岳切”,属于入声,其国际音标发音为gɔ。这一发音在宋代官话中是常见的入声字发音模式。随着历史的演进,当这些入声字演变为普通话后,其发音韵母发生了变化,分别被汉语拼音的“o”“ue”“ao”“uo”“e”等所替代。
再来看客家话,其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元素,包括入声字的读音。客家话中“觉”字的读音与宋代官话中的发音十分接近。
接下来,我们以“觉部”为例,详细比较宋官话、普通话和客家话中的入声字读音。
1. 觉,宋官话读gɔ,对应现代汉语拼音为jué;
2. 角,宋官话同样读gɔ,对应普通话读音为jiɑo三声;
3. 确,宋官话读kɔ,对应普通话qiué四声;
4. 学,宋官话读hɔ一声,对应普通话读音为xué二声;
以上列举的每一个字都是从《礼部韵略》“觉”部选出的三十个入声字。这些字的原始韵为国际音标“ɔ”,但在演变为普通话后,其韵母分别由汉语拼音的几个韵母所代替。而客家话则较好地保留了这些古汉语的元素,其读音与宋代官话十分接近。
通过对宋代官话入声字读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和演变过程,同时也为现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